“聽說是涼州那裏有個道觀,道長們不忍心涼州被異族侵占,所以才請了神靈助陣。”喵喵尒説
“不忍心被侵占?那早些年涼州被北襄大軍占領的時候怎麼沒有站出來抵禦外敵?”
“這話就沒法說了,誰知道戰場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此話一出,周圍立刻傳來此起彼伏的笑聲。
這是京城的一家茶樓,一樓有說書唱戲的台子,二樓是雅間,尋常人都在一樓大廳附近喝茶聊天。
連著幾年的大旱並未讓京城百姓的飲食受到太大影響,隻是阻攔了他們出行的道路。
就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京城百姓膽子也大了起來,從剛開始偷偷摸摸的議論政事,到現在的大談特談。
京城各家茶樓借勢而起,專門在一樓多擺座位。
要說普通百姓這樣議論朝政是否有人管製,當然是有的,可京城地界上上下下的人都生活在丞相一派和長勝侯一派的爭鬥之中。
情緒無從釋放,上到侯爵,下到三教九流,人們逐漸變得大膽起來。
壓抑不住便是爆發,朝廷兩派中多的是這樣的人,自從出了一些事,就沒有人再嚴加管製了,隻要別藐視君國,別說太過分的話,巡查的官差通常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此時,涼州儼然成了京城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先前是懷疑冬小麥畝產五百斤為噱頭,現在以少對多,打的北襄大軍撤退投降,又認為其中必有貓膩。
“這麼多年來,什麼時候西北那邊打仗有神靈助陣了,當神靈是什麼,爛大街的白菜嗎?隨處可撿?”
“哈哈哈,誰知道呢,反正涼州大勝必有貓膩!”
百姓們在熱火朝天的聊著涼州異事,茶樓包廂裏的一些官員在下朝之後也免不了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討論。
他們並沒有百姓那般目光短淺,一味的懷疑,畢竟涼州太守的奏折都遞過來了,欺君可是掉腦袋的事,除非涼州太守活夠了。
“涼州神靈庇護一事不管真假,那裏一定有問題。”
“你們還記得程規程大人嗎?”有人忽然說道。
程規這兩個字一說出來,在場之人頓時感覺後背一涼。
程規,許久沒聽到這個名字了。
曾經在朝堂上被這人折磨的一幕幕躍上心頭。
“我記得他便是去的涼州,如果真有貓膩,他恐怕早就上奏了吧!”
對於程規的戰鬥力,在場之人無人一懷疑。
“最近倒是沒有收到程大人的奏折。”一位官員說道。
平日裏負責記錄各地官員奏折收錄情況,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收到來自程大人的奏折了。
原本以為他外放以後會不斷的上書告狀,誰知道幾個月來就隻有兩三份奏折。
“之前淮南道地龍湧動,倒是讓一些州府的奏折耽誤了,也許在路上弄丟了?”
“確實有信差死在了淮南道。”
“那涼州太守還真是膽子大,就不怕程大人挑他的脊梁骨?”
“怕什麼?程大人外放的原因,誰不清楚,天高皇帝遠,我估計程大人現在不好過啊。”
都是朝廷命官,官場上的事大家門清,那涼州太守若是膽子大,必然可以讓程規張不開口。
“你的意思是,程大人被控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