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蘇豫章終於知道他回來以後發現的種種異樣所在了。
皇權旁落,就連太後身邊的一個嬤嬤也敢這麼對陛下說話。
蘇豫章眼看著小皇帝隨著那嬤嬤離開,才悄然退下。
臨走之前他遞給禦書房守門的太監一錠銀子。
感受到手中的重量,那太監也把不涉及機密的事情全都倒豆子一般說了出來。
蘇豫章越問心就越難受,他離開的這些年裏朝堂變了,偵查閣變了,一切都變了。
秦侯爺掌控軍權,謝丞相執掌朝政。曾經的清正朝堂已然失去了該有的模樣。
偵查閣也從收集全國機要信息變成了給小皇帝講述各地趣事的“說書閣”。
小皇帝體弱,自從登基之後,一直都由太後垂簾聽政,沒有任何權利,人身自由也被限製,至今都沒有走出皇宮一步,因此對外麵的新鮮事愈發好奇。
實際上他從偵查閣的其他官員口中也得到了一些真相。
偵查閣由先皇所建,隻聽皇帝號令,他離開的這些年裏備受排擠。
為了生存下去,偵查閣的大人們不得不攀附於皇帝陛下,取得其信任和喜愛,這才保留了一點精銳人馬。
他去往番邦多年,明著是尋訪仙丹靈藥給皇帝陛下,實際上是尋訪他國的作物。
曾經有番邦之人來到楚國,無意中提到了在西洋各國曾經有畝產極高的一種植物,但是距離楚國千裏萬裏。
當時的先帝笑談要讓楚國所有的土地種上這種作物,便派出他去尋找。
他到底找到了那人所說的作物,名為葛薯,此物產量極高,果腹之感也極為明顯。
當他一路坎坷終於回到了楚國的時候,卻發現楚國的大多數州府都在經曆饑荒。
別說糧食,有些地方就連水都喝不上。
蘇豫章原本有信心,隻要將來把這葛薯進獻給陛下,就可以加官進爵,全族跟著得道升天。
畢竟偵查閣之人不上朝堂,雖說也有些權力。可也要倚仗陛下。
隻有立了大功才有可能被提拔好光宗耀祖。
卻不曾想陛下駕崩,小皇帝登基,朝堂早已經變了模樣。
他手中的葛薯成了燙手山芋,此刻交上去,陛下根本就不會重視,但若是不交,那他千辛萬苦多年又仿佛是一場笑話。
偵查閣不再探查機密,而是負責將各地的一些趣事進獻給皇帝。如此一來,朝堂上的那些大臣沒了忌憚,也就不再打壓他們。
可隨著時間推移,偵查閣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了。
蘇豫章想起了在他剛回到楚國沒幾天,看到的偵查閣收集過來的一些要文。
就是他之前與小皇帝所說的冬小麥。
這個冬小麥一事他在西洋諸國的某個國家也曾聽過。
在十月播下麥種,等到來年便可以長出稻穗,五六月收獲,這便是冬小麥。
不過對於涼州的冬小麥,他並不覺得可以長成,一是涼州的氣候並不適合小麥的生長,很容易將麥種凍死,二是如今缺水,各州府連人和牲畜喝的水都有限,更不用說種地了。
。您提供大神狂嬤嬤的穿越荒年:我畫大餅養活了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