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全場15次出手,換來了25分的入賬。
縱然庫裏得到了全場最高的31分,考辛斯也有20分17籃板的兩雙入賬。
但麵對開拓者7人上雙的驚豔表現,也隻能無奈飲恨。
兩隊第二戰比分定格在112-130。
賽後,科爾搖了搖頭說:“當讓對方得到130分,你是不可能贏球的。”
胡浩南在賽後讚揚了球隊裏的每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本場奇兵——馬龍,不過他隻說了一句話。
“馬龍今日之表現,不過是昔日汗水之再現。”
換言之,就是說馬龍今天能有這樣的發揮,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你們也不看看他過去付出了多少汗水。
媒體記者無疑是嗅覺靈敏的一類群體,很快就有不少人開始挖掘馬龍背後的故事。
不挖不要緊,一挖之下,簡直又是一個聯盟勵誌哥的存在。
從小父母不在,一個人靠打幾分工來撫養年幼的妹妹。
即便是這樣,馬龍依然沒有放棄籃球。
他抓住每一個練習籃球的機會,風雨不輟。
但馬龍的飲食卻是極其簡單,沒有牛奶,沒有牛肉……甚至說根本談不上營養。
馬龍吃飯的目的隻有一個——盡可能吃飽,而他吃飽的方法也很簡單——多啃幾個饅頭,多扒兩碗米飯。
就在這樣的環境,馬龍的球技快速增長著。
當同齡人還在野球場上大秀球技、張揚青春的時候,馬龍卻在用籃球來掙妹妹的學費。
直到遇到胡浩南,馬龍才正式走上了一條正規的籃球之路。
而胡浩南給他的訓練方法也很簡單——不要求你練會一百種籃球技術,但每一個技術動作請務必練習一百組。
而所謂的一組指的是一百次。
這種強化訓練即便到了奧本大學,也沒有改變。
可以說,馬龍的每一個技術動作都是數以萬計的練習所得。
而當我們在球場上看到馬龍輕盈優雅的滑翔劈扣時,我們所驚訝的不該是天賦,而是馬龍不知疲倦、揮汗如雨默默訓練的結果。
隊醫齊格勒醫生還透露一個消息,就是馬龍大概擁有每一個女人都想要得到的“不胖”基因。
就是即便球隊再怎麼想讓馬龍增肌增重,也不會取得明顯的效果。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很可能跟早期營養不足有關。
……
關於馬龍的討論還在繼續。
胡浩南卻在告訴馬龍一件事,就是遮住自己的雙眼,不要被世人的讚美、同情乃至吹捧迷失了自己。
用他的話說:
現在的你,依然是過去的你。
用“心”走接下來的路,你才會得到最真實的你……
馬龍點了點頭,對胡浩南說道:“師父,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喵喵尒説
“是您,是籃球讓我和小丫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練球,用籃球來回報您的知遇之恩。”
胡浩南拍了拍馬龍的肩膀:“以後不要老想著回報,這會讓你背上沉重的包袱。”
“放下包袱,輕裝上陣,你會發現籃球還有另外一種聲音。”
“……叫做快樂。”
。您提供大神某個張小北的冠軍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