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直播間裏,於佳看到這一幕,道:“說也奇怪,幾乎每個人,不管是從鷹隊來的約什-史密斯,還是從活塞轉會來的倫納德,來到開拓者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們更會打球了。”
搭檔張衛平道:“這就是我們說的打球更合理了,不再一味的向在老東家那樣蠻幹了。”
“就像這個回合,約什看似悶頭往裏一陣猛突,但你發現沒有,他突到一半,突然停住了,然後敢在協防到位之前,把球分了出去。”
“為什麼會這樣呢?”
張衛平自問自答:“我和他們有過溝通,當時鷹王史密斯就說,他們打到那個時候就必須要傳球,如果第一次該傳不傳,自己強攻,胡浩南不會說什麼,第二次再出現類似的情況也不會說什麼,但是第三次再出現,胡浩南就會讓他去看錄像帶。”
“這就是讓他們學會閱讀比賽,學會如何更聰明的打球,這就是開拓者現在的球哪怕是換上一幫替補,依然可以有聲有色的原因。”
“胡浩南曾經在最近一次采訪中就說,他寧願看到球員投不中大空位,也不想看到球員頂著防守硬著頭皮強投。”
“前者隻是能力有問題,可以通過訓練彌補,後者就是腦子有問題,無可救藥。”
……
球場邊,胡浩南嚼著口香糖,看著一幫替補球員攻得有聲有色,默默的點了點頭。
其實相較於首發陣容,胡浩南在這些輪轉球員身上花的心思更多。
一個賽季下來,他對於球員輪轉有了更多的領悟。
他曾和格瑞斯探討一個話題——替補。
……
你是怎麼看待替補球員的?
是幫助主力度過空檔期?
還是在主力球員遇到犯規或者傷病困擾時的替代品?
當然,你這麼看待也沒有問題。
但胡浩南卻是更願意把替補球員看成是一種節奏調節器。
通過輪轉球員的上場,起到改變打法或者改變攻防節奏的作用。
他最先有這個念頭,還是上賽季在貝弗利的使用上。
貝弗利上場就意味著一種防守態度上的改變。
到了本賽季通過常規主力陣容時的常規節奏,到了替補時候的三分狂飆,替補的作用不再單純的是為了讓主力球員得到充分休息。
而是一種更加主動的節奏上的變化。
這是一種主動求變。
當需要加快進攻節奏的時候就換下約基奇,換上約什-史密斯。
當想要更快節奏的時候,就把塔克或者格林推到五號位,祭出五小陣容。
如果想要加強防守,就換上奧登、格林、伊戈達拉、巴特勒和馬修斯。
如果想化身為折磨王,就把塔克、貝弗利推到台麵上……
胡浩南感覺自己手中就像是有了一副完整的牌。
要打順子有順子,要打對子有對子……
即便手中暫時還沒有大、小王這樣的頂尖球員。
隻要他運用得當,就能牢牢的把主導權牢牢的抓在手中。
……
胡浩南感覺火候差不多了,邁阿密熱火方麵已經逐漸適應了開拓者的進攻節奏。
而斯波爾斯特拉也把詹姆斯重新拿了出來。
胡浩南對著奧登招了招手,然後附耳叮囑了幾句。
然後又一套堪稱折磨王的陣容擺了出來。
奧登、約基奇、巴特勒、馬龍和馬修斯站在了球場之上……
。您提供大神某個張小北的冠軍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