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文是一名科學家,更是一名學術界的泰鬥,空氣動力學以及核物理方麵可以說是執其牛耳的科學家。早年研究理論數學,後轉入宇宙物理等普通人看來於社會無用的理論研究。而立後研究水力學和空氣動力學,成就頗豐。就連國家秘密建造的核動力航母的輪機都由其主手設計。艦載機的外形與發動機設計也多由其主刀。要知道他那時才三十多歲,可見他是一個多麼天才的人物。
他的成就還不止於此。因設計航母輪機期間接觸了核,又對這方麵有了興趣。他利用忙碌工作裏的些許空閑時間又鑽研了核動力的利用,以及核電站的建設與施工。就在這他看來並不太難的領域裏遇到了麻煩。
現在已是淩晨兩點了,他坐在書桌前翻看著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設計圖紙和各國學者發表的事故分析報告和各種官方對此事的文件。還有電站的操作記錄,並一遍遍的在大腦裏模擬當時的情景。這種近乎計算機的心算能力是他在科學領域走的如此遠的重要依靠。
他研究這事故已有兩月有餘了,本是打算用一個星期完成的事確隨著一步步的深入探究了兩個多月。因為他一直覺得這事故總透著蹊蹺,這是一種搞科研多年的直覺。就這樣又過了一月,他對心裏懷疑的愈加確認。後來甚至拋下其他工作專門研究此時但仍無結果。
這是一個夜深人靜的秋葉,他坐在窗邊看著這座院子,外麵隻有路燈還倔強的泛著些光亮。他望著西北方,猛地掐滅了手裏的特供香煙,下了決定。
“我終歸還是要去的。”
因為在他四個月的研究中隱隱感覺了此事會有陰謀,有些事在大腦裏總不能連貫起來。淌了這渾水卻是並不會有什麼好處。但身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對真相總是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
第二天向組織交了申請,並推薦了接替自己副院長職位的人選。
院裏是極為反對的,出國考察這不算什麼多大的事,主要是對他辭去副院長的職務不解。要知道,以他這些年的聲望隻要熬些資曆下屆院長便是囊中之物。可以說他已經是國內科學家的領袖式人物了。
“小尹啊,你現在可是熱門人選,你真要辭了嗎?”
“歐院長,我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再說我這心靜不下來,不適合搞行政工作”他諗諗道。,說完就默默不語。
“也好,就當曆練曆練。不過還是要小心一些”院長沉吟半天才說了出來。
“謝謝院長!”
“注意安全!”在他走到門口時後麵喜歡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