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劫後餘生的王氏家族(1 / 2)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稱王有田的子孫的王奎。

王奎有三個兒子,他給他的三個兒子取的名字很有意思,他用能、來、財,三個字給他們取名。大兒子取名為王能,老二王來,老三王財。

他家有三百來畝田地,大兒子王來還是國民黨的保長。那時的保長,實際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村長,村長下麵的官就叫甲長,甲長就相當於現在的隊長。由此看來,他家既是財主,又是龍門村的霸主。

由於王奎年事已高,等老二王來娶了老婆後,王奎就在一個叫鍋圈彎的地方修了一座四合院的大瓦房,把附近的五十多畝田地分給他單立門戶過日子。

後來,老三長大了,在武官區娶了個染坊人家的女兒。老三王財,生性懶惰,不想被分出去吃苦,就入贅染坊主家,去過清閑日子去了,他的那份土地也就給了老大王能。

老三王財走後,王奎就叫老大王能當家,並且把自己田土和家業都交給他管理。

當保長的老大王能,就得天獨後的擁有三百來畝田地,日子過得很紅火。

老二王來也不同大哥計較,想靠自己的努力創造一片天地。他雖然相貌平平,個子不高,但很精幹。他的妻子很漂亮,名叫李春枚,過門不到一年,就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王兵。希望他長大後尚武或者學點武功,不受別人欺負。

王來是一個實幹家,分家後,正碰上老丈人因年事已高,沒有兒子繼承釀酒業,準備關閉釀酒廠。他老婆就叫王來把父親的酒廠頂下來。老丈人家離自己家隻有幾十公尺,很方便,王來就聽從了老婆的話,把老丈人的酒廠頂了下來,包括釀酒師和一個夥計。為了方便,王來把酒廠到他家的一遍荒坡平整後,修了幾間屋給幹活的人住,酒廠就和他的四合院連在了一起,很方便。

王來接下酒廠後,凡事親自上陣,酒廠生意紅火時,他親自和小夥計張仁富一起挑著酒上街去賣。不過十年工夫,王來就買下了五十多畝土地,加上分得的五十畝,就有百來畝土地了,他們家的小日子也逐漸紅火了起來。

中國的有錢男人講究三妻四妾,王來也不例外,在他的妻子還不滿三十歲,正年輕時,妻子就給他張羅了一個比王來小十歲的窮人家的姑娘為妾。這姑娘名叫向彩虹,長得如花似玉。過門一年後,又給王來添了一個男丁,王來給這孩子取名為王化,可能是希望他將來有文化。

王來的小夥計很勤快,快滿三十歲了,但還孤身一人,王來有時就有些同情小夥計。但同情歸同情,一個窮人,誰家大姑娘願意嫁給他呢?

說來也巧,一次。在賣酒回家的路上,他倆碰上了一個逃荒的女人昏倒在路邊。王來就把自己帶的烙餅給她吃,又到附近找來水給她喝,女人奇跡般的活了。

女人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大爺,救救我吧?我們全家四口,在逃荒的路上已經死了三口,隻剩下我一個人了,我的婆婆,男人和兒子都走了。

王來看了看張仁富,就說,你願意嫁給身邊這個小夥計嗎?他父母早逝,還沒結過婚。

逃荒女人點了點頭說,隻要有口飯吃,我就嫁給他。

於是,王來就把逃荒女人帶回了家。王來的大老婆很善良,她燒水給逃荒女人洗澡,然後找出自己不再穿的衣服給逃荒女人穿上,逃荒女人雖然瘦弱了點,但也很清秀美麗。樂得小夥計張仁富一夜都沒睡好覺,巴不得馬上和她結婚

可小夥計是一個孤兒,也沒有房屋,一直住在酒廠的糧食倉庫邊的一間小屋裏,現在要結婚,必須得有自己的房子。小夥計想了一夜,決定用自己十多年的積蓄,修築幾間茅草屋,然後,和逃荒女人結婚,生子,過上一個男人的生活。

想好後,天一亮,他就跑去給王來說自己的打算。王來聽後,就說,我正在琢磨著怎樣幫你倆完婚,你這辦法好。老鷹溝張裁縫家旁的那快小地,常年被雞犬糟蹋,也沒有什麼收成,我送給你在那裏修幾間茅草房還是夠的,你去請人修吧,房屋修好後,就到我家把逃荒女人接回去過日子吧。以後,你還是在我的酒廠做,你老婆就幫我種你家附近的那兩畝地,旁邊有一畝多水田,一並租給你們種,那是前年一家人租種的,他們走了。有收成給我稱點糧食,如果收成不好,就留著你兩口子吃吧。

張仁富高興得不得了,他趕快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交給自己的堂兄張海,叫他幫忙請人修房。

半個月光景,龍門村老鷹溝就新添了三間茅草屋,它與相鄰的張裁縫家朱漆大門的瓦房相比,就像是幾間堆糞的草棚,哪像住房?張仁富卻如獲至寶,因為

這是他三十年來擁有的第一個窩。

張仁富從山上找到幾個石頭,往中間弄上一些稀泥,很快就搭起了自己的灶台。

張仁富要結婚了,是同財主王來家收留的女人,這挺讓人羨慕的。

結婚那天,王來的大老婆親自把逃荒女人送來,而且還送給她嫁妝,這真是千載難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