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四月初了,楊廷鑒的新招募的部隊,武器才獵裝一半多,主要是火槍和板甲差很多,當王大牛來請示楊廷鑒的時候,楊廷鑒為了讓所有的士兵率先熟悉火槍,就讓王大牛暫時把板甲生產給停了下來,全力生產火槍。
數控機床隻需要幾分鍾的時間,就可以加工出一套火槍的所有零件,槍托的製作則是單獨的作坊,不會占用寶貴的數控機床,這樣一來,每天可以生產三百多支火槍。
正因為楊廷鑒這無意識的一個命令,才讓楊廷鑒逃過了虎賁軍建軍一來最大的一次危機,這且是後話。
會試結束第九天,就是張榜的時候,楊廷鑒又逼迫趕回京師,虎賁軍的日常事務就由盧劍星負責,有什麼重大的事務,就發電報到京師來,其實不發電報也沒事,通州距離京師就二十公裏,快馬加鞭,半小時就到。
楊廷鑒剛到“龍門客棧”,就遇到一群人吹吹打打的喜子聚集在門前,同時還有一些人在撤“龍門客棧”的大門,美其名曰改換門庭。
不出所料,楊廷鑒高中狀元,這跨馬遊街是必然的,這次複社可謂名動天下了,複社三魁首楊廷鑒高中狀元,吳偉業獲得探花,張溥高中二甲。
複社的影響力大盛,文武都有了,想不出名都難,加入複社的士子不在局限於江南一帶,其他地區的士子也紛紛申請加入。複社士子人數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了一萬多人,遍布全國各地。
楊廷鑒作為首魁,已經建議吳偉業和張溥。接收武舉加入複社,這兩人十分猶豫,哪種文人高高在上的思想一時半刻也放不下來,所以吸收武舉之事就暫時擱置了下來,楊廷鑒並不想強迫張溥和吳偉業接受自己的觀點,因為他們很快就將看到,亂世之中。軍人那無可替代的作用,事實會告訴他們。
楊廷鑒作為狀元。被授予翰林院編修,張溥名列二甲,本來張溥是二甲最後一名,但是因為張溥的名氣太大。也被授予翰林院,也接受庶吉士,而吳偉業也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複社可是一下子出了三名儲相,天下為之震動。
翰林院之下者稱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稱觀政進士。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編修、修撰。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
明代的翰林為政府儲材之地。英宗後有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例如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清朝時漢人大臣中。亦多出於翰林庶吉士。
選官由皇帝主持之朝考決定,庶吉士一般為期三年,期間由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稱“留館”,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禦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複社三魁首一刹那間都成了大明的儲相。那聲望和名氣更是如日中天,每天到複社會館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楊廷鑒等複社領袖,都是不喜歡應酬的人,所以這些拜訪的人都是複社其他老資格成員在負責,這些應酬到沒有耽誤到楊廷鑒他們的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