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突然出現的王守義,朱熹洛也是有些詫異“閔國公你身體如何了,莫要操勞了”。
“謝謝聖上關係,下官身體還能堅持”。
“你啊你,跟以前一樣還是那倔脾氣”朱熹洛吐槽了幾句,然後吩咐一旁伺候的小吏“去,多準備個火爐放在閔國公身邊,莫要再著涼了”。
王守義急忙站起身謝恩。朱熹洛擺擺手阻止王守義站起,“行了,不要整那些虛的,趕緊坐下,如果你身體堅持不住就早點回去”。
“謝謝聖上,下官省得”王守義很是感激,看到頭發已經有些白了的朱熹洛,王守義仿佛又看到了十幾年前,有留戀也有太多的不舍。
小吏領命很快就又端來一個火爐放在了王守義身邊。
王守義在此謝恩。
估計在做的幾位也隻有王守義有這個麵子,幾人都很羨慕,不是羨慕那個火爐,而是聖上聖恩。
朱熹洛很快進入主題,“眾位愛卿,有事說事,沒事咱就散會”。
首先開口的是錢宋,錢宋站起身拿出自己寫的奏折,隨後郝連德接過,遞給朱熹洛。
朱熹洛看過之後,看向錢宋“為了大明帝國,鎮國公你費心了,朕看過之後感觸良多,現在吾大明帝國邊患未除,災害嚴重,百姓生活困苦,而國庫卻是虧空嚴重,解決財政問題迫在眉睫,”朱熹洛看過之後,滿意的點點頭,然後遞回給郝連德,“德子,你給眾位愛卿念一念鎮國公的奏折”。
郝連德領命,然後把奏折內容念了一遍。
眾人聽過,感受良多。
其他幾點倒是沒有什麼不妥,畢竟自己的土地是不用繳稅的,可是聽到要收取商稅,李玉堂等幾位文官就有些著急了,李玉堂搶先急忙開口反對,“聖上,老臣認為不可,自國以來,君臣不與百姓爭利而百姓富也,國之強也,收取商稅,利於朝廷而弊之百姓也,朝富而百姓窮,此亡國之兆也”。
朱熹洛擺擺手,“愛卿,幾月前朕下令讓英國公與鎮國公在鬆江府試點收取商稅,成果顯著,百姓也沒有反對,此刻收取商稅不無不可”
“老臣以為國之根本在於農,百姓從商者萬不有一,收取商稅讓從商之人糊口之更難,如若餘之商人棄商回歸耕地,我大明帝國百姓之耕地再次減少,更難以維持生計也”禮部尚書張鬆鶴也開口了。畢竟自家也是有不少商鋪的,收稅自己也是躲無可躲的。
還沒等張鬆鶴開口,錢宋就打斷了他的話,“張大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可知,商人盈利幾何,月之盈利足足百姓之一年收入也,收取商稅對其生存沒有任何的影響”。
“對啊,張老頭,做生意是很掙錢的,我給你說,商人每次做成一筆生意那掙得銀子就夠普通老百姓吃好幾天的,收點銀子對他們也無傷大雅”張驢子,也開口解釋,自己張家糧行就是一個例子,好不誇張的說每天的流水比大明帝國一個月的財政收入還要多。
“一派胡言,”李玉堂也不相信,自家家人也有做生意的,每次都隻有一些蠅頭小利,甚至是賠錢,也幸虧自己還有其他的收入,不然僅僅是依靠自己家的那幾個鋪子自己家早就入不敷出了,如果再讓自己繳稅,自己家的那幾個商鋪豈不是還要倒貼。
“好了,朕認為可行,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鎮國公會後你擬一個詳細章程交給我,讓錦衣衛配合你,”
朱熹洛直接拍了板子,讓錦衣衛協助,那就是誰不服那就要動刀了。
朱熹洛也是被銀子逼瘋了,後院還等著十五萬兩買裝飾品呢,“會後把奏折與幾位大人研究一番,研究其它條款的可行性”。
“是,陛下,老臣領命”
朱熹洛已經下定了決心,幾位想反對的也是反對無效,隻能是想著怎麼從其他地方把損失找回來。
“要不,送禮的門坎再高一點,”李玉堂是這樣想的。
“刑部衙門的收費好像有點低了”,劉文正思考再三得出了結論。
“這祭祀大典要不要每個月搞一次,”張鬆鶴覺得有必要給聖上提一下。
“李近臣,額,好吧,等著幾位戰友接濟”。
。您提供大神王小兜的玩轉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