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刺殺行為的價值及動機相差很大,有的為錢,有的出於義憤,有的為政治或宗教理想,有的則想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曆史上的“四大刺客事件”中荊軻刺秦、專諸刺僚、聶政刺俠累、要離刺慶忌都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典型,也就是為了義,但隻有要離刺慶忌最為人不齒,連司馬遷都下不了筆。
要離為取信慶忌,讓吳王殺他父母妻兒;被慶忌重用,待如兄弟,以下弑主。最後他自己都羞為“不仁不義”之人,拔劍自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還是李白詩中那個瀟灑、豪氣、神秘的刺客讓人欽佩不已,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在河上遇到刺客是很難脫逃的,尤其是氣候多變的洛河上。喵喵尒説
沱江四通八達,其中一條支流直通洛河,而洛河是京城護城河的主要水源,所有水路來客都會在洛河外灘碼頭泊船。
雖已辰時末,今天洛河上大霧彌漫,能見度不足五十米,這種情況下像帆船這樣的大船是必須拋錨在原地或靠岸停泊,沉重的貨船更難掌控,更不在話下。
畢竟不管有多趕時間,都不如生命重要,大霧中不管是撞在山石上,還是與別的船親一下嘴兒,多半就玩兒完了。
不過再危險,依然有不管不顧的人,就像在高速路上悠閑散步的行人,還有居然倒車逆行的車一樣。大霧彌漫的洛河上還有船在行駛著。
鍾神秀她們所雇的是一艘竹篷船,船頭、船尾是敞開的,中間是用竹篾、箬葉編製覆蓋,可以垂下布簾擋一下風、雨,遮一下羞的那種。
如果船夫是兩人的話,那就首尾各一人,或搖槳擼,或撐篙子;如果是一人,那就更費力一些,要嘛瞻前,要嘛顧後。
前後搖了五六個時辰的槳擼,竹篷船頭的戴著竹笠的老翁依然不疾不緩地搖著,似乎並不累,他嘴上咬著的長煙鬥也幾乎沒歇息,在霧中一閃一閃。
一縷縷的煙也隨著河上氤氳的霧氣慢慢飄進船艙,內心忐忑不安,在水上顛簸一夜的三人,可能是太疲倦了,沉沉睡去。
老翁臉朝著前方聚精會神地搖著擼,後麵一個竹筏正在悄悄靠近,漸漸地近了,當竹筏與竹篷船並列向前之際,竹筏上三人中更加高大之人動了。
倏地,竹筏上高大矯健之人把長長的竹篙從洛河的水裏抽拔而起,高舉過頭,在空中揮轉一圈,照著竹篷船狠狠砸了下來。
竹篙被大霧籠罩著看不太清,但空氣爆響的聲音掩藏不住,霧氣擋不住,尤其是聞者耳朵受不了,像突然到了高山,氣壓發生突變那種轟鳴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