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後薨逝,原本正是過年熱鬧的時候也不熱鬧了。
蘇禾和樊齊明的幾個孩子也第一時間來到了行宮。
其餘的,像是月歌,清太妃,孫雯瑛,這些人上了年紀不能騎馬了,所以都是乘著馬車正在來的路上。
一時間往行宮去的寬闊的大道上絡繹不絕的都是馬車和奔馳而過的馬匹。
這些人中還有互相認識的,見到了熟悉的馬車還能停下來打個招呼,然後就又急急的趕路了。
其實蘇禾這個年齡已經不小了,像是芷蘭,前幾年的時候就已經去了。
還有清太妃,她的身子也日漸不好了,蘇禾也知道,所以一早就去信開玩笑說咱們年紀大了,以後誰要是先走了也不必非要來吊喪,所以允安勸說清太妃別去行宮了。
但是清太妃聽到消息的時候就找到了允安,想要快一些去往行宮。
一路上清太妃的眼淚都沒有斷過,因為蘇禾生病的事情隻有允安和假裝不知道的樊齊明知道。
蘇禾這一生受萬人敬仰,因為她寬宏大度明事理,而且還教出了允淮這麼好的皇帝,培養出了濟世名醫允安,商業之王允合,讓大秦屹立眾國之首。
所以就算是新年,百姓們還是自覺的收起了過年的物件,家家都燒了紙錢自覺的為蘇禾吊喪。
行宮在兩天內人滿為患,蘇禾已經被樊齊明收拾的漂漂亮亮的躺進了棺材,皇室之人都要提早打製棺材,蘇禾的棺材金光閃閃,上邊用寶石鑲了一幅鳳凰飛天,裏邊是暄軟的墊子,誰看了都會知道價值連城,知道這是大秦有史以來最受寵的皇後。
蘇禾頭上戴著鳳凰釵環,麵上的妝容完整,是樊齊明那日夜裏仔仔細細的畫上的,他知道,他阿禾不太喜歡她臉上的老年斑,所以樊齊明給蘇禾畫的漂漂亮亮的,想著這樣也能討到蘇禾的開心。
允淮過來了,守靈的和管事兒的就成了允淮。
樊齊明則是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
允淮讓人不要去找,因為他知道母後駕鶴西去,最傷心的就是父皇了,讓他獨處也好,省的還要應付別人。
第二日的時候蘇禾的靈堂迎來了一個闊別已久的人。
蘇禾的信上姐妹,王嘉娥。
王嘉娥拄著拐杖一走三顫,頭發花白,看到蘇禾的棺材的時候眼淚終於是落了下來。
王嘉娥按著皇室的規矩上了香燒了紙,現在正在跟蘇禾說話呢。
"你說說你,怎麼能比我還要早呢,原是我身子不好,該是我先走的啊,說好人有好報,可是也不見得是真的有好報。"
敏太妃當初沒有跟著來行宮,蘇禾對外的說法就是敏太妃已鬱鬱而終,但是現在王嘉娥出現了,眾人才明白,原來是皇太後把當時鬱症的敏太妃送出去了。
王嘉娥說完了話歎了一口氣,巡視了一圈兒,也沒看見樊齊明,又看了看蘇禾的棺材,暗暗搖了搖頭,怕是要苦了孩子了。
王嘉娥顫顫巍巍的出去了,吊喪恢複了正常,一個又一個的人前來祭拜。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穿著一身正經的不能再正經的衣裳的樊齊明出現在了靈堂。
允淮和言清幾個孩子還在守孝,回頭看見一身明皇衣袍,頭上戴著規整的發冠的皇帝都有些愣神兒。
但是悲痛使然,眾人都沒想那麼多,都以為是樊齊明為了送蘇禾故意這麼穿著的。
樊齊明看著精神不是太好,但是處於這麼個時期很正常。
"你們還沒用膳吧,先去用膳吧,要是你們母後知道又該說我沒照顧好你們了,正好你們去用膳,我和你們母後說說話。"
幾個孩子點頭,退了出去。
但是臨走的時候允合回頭看了一眼,選擇關上了靈堂的門。
另外幾個孩子不解為何要把門全部關上,於是允合輕聲解釋道:"母後怕冷,關上讓父皇和母後好好說說話也好。"
門被關上,樊齊明看著蘇禾的棺材釋然又驕傲的說道:"允合果然是你盡心教出來的,他連我想做什麼都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