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第七十五章(2 / 3)

望著導演仰著頭將一杯紅酒一飲而盡,大家也是感慨萬分。這季綜藝錄製確實比以往順利很多,沒有撕逼沒有勾心鬥角,熱度和收視率更是打破了曆史綜藝的最高紀錄。其中段景澤和北喬功不可沒。

楚雋琛眼神微醺,伸出胳膊攬著北喬的肩膀,“北北,昨天段總預測你能爆紅,將來紅了可千萬不能假裝不認識我。”

北喬溫和地笑著:“怎麼會?回國後常聯係,一起打遊戲。”

“帶上我!”胡萌萌連忙舉手,“不過我跟北北是一個公司,見麵也方便。”

北喬握著手中的汽水,從心底裏感謝這次和他一起搭檔的嘉賓們,雖然有段景澤庇佑的原因在,但大家對於初出茅廬的他很熱情照顧,並沒有像蘇謠在他錄製前警告的那般,娛樂圈滿是算計拉踩。

回國的旅途異常順利,飛機上,段景澤特意同空姐索要一塊軟墊子,動作自然地放在北喬的屁股下,替他蓋好毯子。

北喬偷偷摸摸望了望四周,見沒有人注意他的屁股,這才放心的捏了捏段景澤的手掌心,表達自己的感謝。

下飛機時,大家拉著行李箱陸陸續續向外走。機場大廳裏,早就被接機的粉絲們擠滿,他們整齊地排隊,各家粉絲很有素質,避免給其他乘客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各家粉絲都有專門的應援色,像楚雋琛的粉絲舉著的是黃色燈牌和橫幅,顧溪粉絲手拿紅色星星燈,而北喬的粉絲準備的是淺粉色燈牌和手幅。

他們覺得粉色很符合自家小可愛的風格,便統一了這個應援色。

粉絲群中以北喬和顧溪的粉絲最多。顧溪家的粉絲可是出了名的不好惹,在體育場裏舉著紅色星星燈的溫柔少女在粉圈中可是不折不扣的女戰士,誰想蹭顧溪的一點熱度都不行。

但這次接機的粉絲規模,北喬已與顧溪旗鼓相當,確實另所有人感到意外。直到現在,北喬才真正感受到,自己火了,已經不是那個走在路上沒人認識的十八線小明星了。

“那是喬喬和段總嗎?”

“是的!寶貝嗚嗚嗚,怎麼瘦了這麼多?”

明星們的助理提前為他們拿走行李箱,免得拉著它穿梭在在激動的粉絲群中造成麻煩。

段景澤走在北喬身旁,遠遠便望見人群中的“澤喬”燈牌。粉粉嫩嫩,有點少女。

國內與亞熱帶島嶼不能比,已經是冬天,幸好嘉賓們提前準備了厚衣服,這才避免被凍到。

北喬身著一件駝色大字,厚厚的圍巾卷在他的頸前,將他本就精致小巧的臉頰遮得更顯小一些,乖乖巧巧。細心的人可以發現,這件圍巾是高奢侈品牌L家專門為企業家們定製,每個人擁有專門的花色。這個花色就被陳列在官網上,所屬人是段景澤。

段景澤是行走的衣架子,身材高大,腿粗線條筆直修長,披著一件黑色大衣,襯得氣質更加清冷。但墨色的眸子在看向北喬時,總是帶著獨有的溫情。

他右手虛攬著北喬的肩膀,將他護在身前,唯恐別人將他擠到。粉絲們見北喬和段景澤來了,有序地隨著他們行走,喊著北喬的名字。

一名女孩兒不小心擠到段景澤眼前,抬頭的一霎那愣住了。沒想到鏡頭下的段景澤麵容絲毫不遜色於男明星,獨有的氣場是久經商海廝殺拚搏才曆練出來的。

北喬見女孩兒差點摔倒,連忙上前攙扶,“沒事吧。”

女孩兒瞥見北喬漂亮溫和的眼睛,心髒驟然間猛縮,支支吾吾道:“謝謝、沒事!”

她呆在原地,遠遠地望著被人群簇擁離開的兩個背影,忽然覺得兩個人真的超級配啊啊啊!

高冷大魔王vs乖軟小天使,這對cp她磕到底!m.X520xs.Com

為了避嫌,北喬和段景澤來到機場外,便乘坐單獨的保姆車離開。

楊特助已經將近四個月未見自家總裁,殷勤地遞上咖啡,偷偷打量著段景澤。

四個月,氣色精神非常好,完全沒有旅途的勞累,看來和北喬玩的不錯。

現在是上午,轎車直接將段景澤送到公司總部,等候他的是一堆開不完的高層會議和堆成山的文件。

北喬也沒好到哪裏去,快馬加鞭趕到澤宸娛樂,進行組合專輯與個人專輯的錄製。

這次組合專輯隻有一首主打曲是全體參加,其餘的都是以限定小組的形式進行。鑒於北喬的個人專輯已經有了眉目,所以這次組合專輯除了主打曲外,其他的單曲並沒有北喬,把機會留給了其他人。

這次出國錄製綜藝,北喬為成員們買了很多禮物,價格不菲。短短四個月不見,北喬身價名氣大漲,組合成員心裏難免有不平衡,但心裏不舒服也不能怎麼樣,畢竟這個組合本就是限定男團,還有8個月便要各自單飛,眼下還是和北喬打好關係比較重要。

訓練室中,久違的勁歌熱舞響起,10名青春洋溢的男生在裏麵盡情揮灑汗水,其中位居C位的北喬舞步利落帥氣,與剛出道時的他判若兩人,每個在街拍中跳動的舞步都帶著強大的自信。

微博上,時尚博主正在科普這次《戀與你》嘉賓們的機場穿搭。其中關於北喬圍巾的科普已經被轉發了10w條。

【靠靠靠!這圍巾是段總的私人訂製!】

【我就說吧,他倆肯定是在一起了,眼睛裏的愛意很明顯。】

【這是時尚科普微博,北喬的粉絲能別ky嗎?一個戀愛綜藝當真了。】

【對啊,這家真的恨不得將自家愛豆送到段總身邊。】

澤宸cp粉和護喬大隊完全不理睬杠精們,這甜到掉牙的糖此時不吃更待何時?

其實在娛樂圈中,明星唯粉是非常厭惡cp和cp粉的,他們常常對此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