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大域金其中被刺身亡,域內局勢更加混亂,顧東來趁機安排大軍五路出擊,攻取策反了三十餘十座第七大域的州府。

每打下一個州府,顧東來便安排人員查抄當地豪強,把錢用來給老百姓建造住宅、發放消費補貼,同時大量扶持新興企業,拉動當地就業。喵喵尒説

這也迅速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衷心擁戴,當地局勢迅速平靜並走上了欣欣向榮的複蘇之路,不少當地百姓紛紛參軍,捍衛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兩相對比下,第七大域的剩餘的二十多座州府百姓越發感到生活的艱難,索性偷偷跑到第三大域的占領區。

第三大域也是來者不拒,不但不阻攔,還發放補貼路費,消息傳出,更加激起了眾多百姓的歸附熱潮,占領區的人口直線飆升。

而第七大域這時才緩過神來,下令禁止域內百姓私自越境,但根本無濟於事,百姓想出各種辦法偷渡到占領區,無他,跑過去起碼就是一套房子啊,隻要努力工作,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在第七大域的公府內部,顧東來也派出榮連升等人,趁著其朝政混亂,大量扶持安插自己的人手,不少人憑借著資金支持進入到了第七大域的各個要害部門。

有的做到了兵部參謀司司長,有的做到了情報部輿情處處長,還有的甚至做到了樞密閣經略室副主任。

在這些人的推波助瀾和不斷遊說下,第七大域先是向第三大域割地賠款,尋求共治,反複幾次後朝中另一股聲音出現,慷慨激昂地表示不能受此屈辱,要奮起反擊與第三大域決一死戰。

在輿論的煽風點火之下,這股聲音越來越大,加上不少高層都已被收買,第七大域最終通過了這個決議,全力反擊,與第三大域進行大決戰。

顧東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立刻集結了五十萬大軍,陳兵距天啟市五百裏外的鬆河穀,布下口袋陣,靜靜等待第七大域主力的到來。

結果也可想而知,聯盟五百三十一年,秋。

第三、第七大域上百萬大軍在鬆河穀爆發了主力大決戰,第三大域先是憑借一番陣前喊話,許諾下種種好處,使得對麵的人馬心裏開始動搖。

畢竟是個人就能看出,第三大域蒸蒸日上,第七大域日薄西山,而現在第三大域又許諾隻要放下武器前來投奔,就能有吃有喝還有錢拿有工作分配,那還打股子什麼勁呢?

反觀第七大域這邊,各級長官克扣軍餉,打罵士卒已經成為常態,對比之下不少士兵都開始蠢蠢欲動。

對方人心浮動,李乘風趁勢下令萬炮齊發,漫天的炮火迅速將第七大域的陣地淹沒,隨後三十萬東雷軍以猛虎下山之勢,向著對方陣地直撲過去。

凶猛的炮火摧毀了對方士兵的最後一絲猶豫,紛紛舉手投降,沒投降的士卒在這種雷霆攻勢之下也一觸即潰,毫無戰意。

此戰,第七大域四十萬大軍降著二十多萬,剩餘十多萬被悉數殲滅。

十天後,第七大域域首遞上降表,第七大域正式並入第三大域。

與此同時,第六大域那邊,林宿年也終於在顧東來的扶持下,取代肖承恩正式成為第六大域的的域首。

在林宿年的推動下,第六、第三大域合作日益緊密,從最開始的商業合作到經濟命脈的全麵合作,最後甚至連兵部國防也逐步開放。

半年後,第六大域正式宣布與第三大域組成共治聯盟,並在一年後徹底加入第三大域,成為第三大域的一部分。

至此,第三大域坐擁三域之地,無論從領土麵積、人口、軍力、還是經濟實力都實實在在的成了九域之中第一大域,隱隱有了與其他六域分庭抗禮之勢。

其他幾個大域此時已如坐針氈,終日惶恐不安。可第九大域天然人煙稀少,第四大域終日動蕩、、第五第八大域暗弱無能,是第一、第二大域的附庸。

真正能有實力一戰的,也就是第一和第二大域。

顧東來這時卻避而不戰,一麵選擇休養生息,恢複新增領土的經濟民生,一麵則製造輿論宣傳域內民眾的幸福生活,不斷吸引其他幾域的百姓前來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