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蒸汽火車與鐵路「大結局中」(2 / 2)

為了縮短南方北方之間的差距,朱棣規劃的鐵路建設,從一開始就是奔著北平和南都之間的聯係而去的。

整條鐵路從北平到山東濟南府,然後又從山東濟南府修到鳳陽府,最後再從鳳陽府修到南都。

如此一來,南都和北平之間,通過鐵路的連接,原本走運河都需要大半個月的時間,在鐵路建成後這個時間將會縮短到兩日之內。

而看到了鐵路好處的南方海商們也開始蠢蠢欲動。

經過與朝廷協商後,他們拿下了從泉州和寧波兩處港口直入南都的鐵路建設經營權。

海商們集資修建了這兩條鐵路並擁有十五年的經營權,在十五年後,這兩條鐵路就會收歸朝廷所有。

隨著蒸汽機車的問世,蒸汽機的應用也被徹底開發了出來。

到了永樂七年的四月,分處大明南北兩處的武器製作工坊,都已經完成了升級。

從原來的純手工作坊變成了,用蒸汽機作為動力驅動機床的半自動化武器工廠。

如此一來,整個大明的武器生產效率就被提高了無數倍。

而那些被從繁瑣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的資深匠師們,又把精力投入到了武器的更新換代上。

短短一年時間,大明的武器裝備也再次發生了質的改變。

首先是火炮。

在大明永樂七年八月份的時候,前裝滑膛火炮,就徹底退出了大明常備軍的裝備列表。

取而代之的是後裝彈加農炮。

這其中最重的戰艦用千斤加農炮,如今的射程已經可以遠及三千餘步,而且準確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至於常備軍中裝備的野戰炮,自重五百斤左右,射程也超過了兩千步。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火炮炮彈因為火炮有了膛線,所以已經全部改成了錐體彈。

錐體彈不論從射程還是威力,都遠超原來的圓球狀炮彈。

除了火炮以外,火槍也更新到了第四代。

最大的改變也是也和火炮一樣,槍管內有了膛線,子彈變成了錐體彈。

這樣的改變,讓第四代的火槍射程和精準度都得到了質的提升。

唯一讓朱棣覺得遺憾的是,他最希望看到的馬克芯重機槍的研發,卻一直沒有任何進展。

而由於火器的普及,重型盔甲已經開始逐漸從明軍的裝備中淡出,取而代之的則是隻護住要害的輕型戰甲。

現在大明的軍中除了西山重騎和鎮山衛重甲步卒之外,其餘的所有常備軍中,已經都完全不再裝備任何重量超過三十斤的重甲了。

除了負責維持地方秩序的各地兵馬司依舊是以冷兵器為主以外,其餘的各支大明常備軍中,火器的比例都超過了六成。

也就是說,如今的大明常備軍,距離近代軍隊的標準,已經非常接近了。

……

大家記得去支持下作者的新書哈,不要養書,一次性看完再點個催更。點擊我的筆名就可以看到重生朱柏那本新書了。

。您提供大神山裏小飛豬的大明,我,朱棣,開局迎娶燕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