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北平皇宮,跟他記憶中後世那座紫禁城完全一模一樣。
這也讓他勾起了對前塵往事的回憶,一時間,他站在北平皇城前不禁就有些發呆。
這座北平皇宮,雖然外觀看起來和京師現在的皇宮差距不是太大,但是實質上卻有著極大的差別。
因為,在北平皇宮中應用了大量的西山新城的新技術和新材料。
比如所有建築的主體都采用了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
再比如,原本用來采光的琉璃瓦全部被替換成了透明的玻璃。
甚至還有一些大殿的窗戶也全部改成了整幅的玻璃窗,幾乎所有建築都有著足夠的采光。
皇宮的大門采用了全金屬澆築,開啟和關閉宮門,也使用了最新式的液壓技術,而不是原始的絞盤。
可以說,從某個角度來說,如今的北平皇城就是一座全天下最堅固的堡壘了。
在皇城裏仔仔細細的驗收完以後,朱棣表示十分的滿意,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遷都,然後住進這座皇宮裏來了。
現在的大明朝堂之上,雖然朱棣從沒有說過,但其實所有的官員都知道朱棣有遷都的心思。
但是,既然朱棣不提,那所有的朝臣也都選擇裝聾作啞,反正能拖一天就是一天了。
遷都這件事情,對如今朝堂中的大臣們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現在大明朝堂中的大臣,絕大多數都是南方人,在南方長大,在南方家業,和財富利益也都在南方。喵喵尒説
現在你要讓他們放棄氣候溫和富庶的南方,然後跟朱棣去到寒冷,又風沙大的北平,基本上沒有人會願意。
對於這個情況,朱棣其實也心知肚明。
而且他也早就對此也做了兩手準備,等到他北巡結束,回到京師後他就會正式啟動。
在驗收完北平皇宮之後,朱棣又出塞巡視了一圈。
去了草原,也去了遼東,甚至還到原來的高麗,現在的大明東夷布政使司去巡視了一番。
時間很快,這一圈巡視下來,就到了永樂五年的七月。
然後,朱棣就從旅順乘坐大明水師的戰船,沿海路南下,終於回到了京師之中。
回到京師後,朱棣順勢就在朝堂上發起了遷都的大討論。
而且,對於這個討論,朱棣還專門做出了交待,每一位朝臣都必須明確的提出自己的意見,絕不允許含糊其辭,或者沉默不語。
一番討論之後,果然如朱棣所料,讚成遷都的朝臣,總數沒有超過兩成。
其餘八成的大臣,全都以各種理由表示京師才是天命之地,遷都北平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麵對這個結果,朱棣遷都的念頭卻絲毫沒有受到動搖。
永樂五年,九月,朱棣正式下旨明年三月正式遷都。
至於朝中的大臣的去留,朱棣給予了他們自由選擇的權利。
要麼隨朝廷遷都至北平仍居原職,要麼選擇致仕還鄉,不再擔任朝廷的官職。
這相當於就是直接用官位來威脅朝臣作出選擇了,方法比較粗暴,但收到的結果卻也是出奇的好。
那些信誓旦旦絕不遷都的朝臣中,居然有絕大部分都選擇了願意跟隨朱棣遷都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