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九章 刺殺(2 / 2)

雖然沙皇還在猶豫,但無論如何已經沒有再打下去的意義了,哪怕需要割讓整個烏拉爾山以東,那也就隻能接受了,實際上他也很清楚,楊豐的底線不可能是伏爾加河,那片土地上生活著幾千萬俄羅斯人,中國人要去有什麼用?光鎮壓抵抗力量就能把一個帝國拖死。至於三百億英鎊的賠款,那就隻能靠談判來解決了,能少點自然是好的,就算不能再少了也沒什麼大不了,隻要俄羅斯帝國能夠團結起來,用不了二十年就能恢複實力,那時候就算不掏,中國人又能怎麼樣?再來一場戰爭嗎?傻子才那麼幹呢,德國人會樂死,再說就算打,俄羅斯帝國恢複實力後誰輸誰贏還難說呢,要是俄國打贏了,大不了加倍讓中國人還回來。

可是對於俄國來說團結起來恐怕很困難,因為剛剛他得到一份不確定的情報,俄國社工黨的叛亂分子很有可能已經從國外弄來了大批武器,想想就知道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些俄羅斯的罪人們下一步準備要幹什麼,必須以雷霆手段掐滅任何危險的火苗。

至於方法很簡單,調動聖彼得堡駐軍大規模搜查城北的難民營,如果真有隱匿的武器那麼隻能藏在那裏,但這一點他必須先勸說沙皇下定這個決心,要知道那可不是一座普通的難民營,至少三十萬被中國遣返回來的遠東移民全都聚集在那片浩瀚的貧民窟裏。因為食物短缺再加上嚴寒,那些難民們都極富攻擊性,聚集起來跑到冬宮廣場上鬧事也不是一回了,聖彼得堡一個師的駐軍主要就是看著他們,沒有非常必要的情況下沙皇陛下不想惹這些家夥。

正在思索中,汽車突然的鳴笛聲讓他清醒過來,前麵的道路上聚集了不少人,似乎在圍觀什麼,把整條路都堵死了,最前麵保鏢車上司機不停地按著喇叭,人群才稍微挪動一下,但也就是僅能讓汽車通過,透過人群的空隙可以看到裏麵有兩個人正扶著地上一個人。

斯托雷平並沒有多想,因為糧食供應不足,在聖彼得堡街頭碰上餓暈甚至餓死的人已經毫不稀罕,他的汽車緩慢地從人群旁邊走過,但就在這時候地上三個人突然躍起,緊接著人群驚慌地以最快速度散開,因為那三個人手中端著三支衝鋒槍。

還沒等保鏢有所反應,三支衝鋒槍各自對準一輛汽車同時噴出火焰,幾米距離上子彈輕而易舉穿透車體把裏麵打得一片狼藉,在彈匣打空後,三名刺客幾乎同時從懷中掏出手榴彈,拉著導火索後從被打碎的車窗直接扔進了車裏,然後以最快速度逃離。

可憐的斯托雷平首相這時候已經挨了兩顆子彈了,緊接著在身旁炸開的手榴彈徹底結束了他的生命,當這個消息傳到冬宮時,尼古拉被徹底激怒了,這時候他的心情正因為確認戰敗而處在一種爆發的邊緣,首相的遇刺直接引爆了他的怒火。

在他的命令下整個聖彼得堡立刻展開大規模搜捕,不過他並不確定是哪一方幹的,斯托雷平的敵人非常多,這個俄羅斯帝國最重要的改革者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不僅僅是那些窮鬼,雖然他的改革對窮鬼們有好處,但窮鬼們並不領這個情,在他們看來自己應該得到更多的東西。而受到打壓的地主,被他鎮壓的民主派,包括因為戰爭失敗而需要發泄憤怒的軍方將領,任何人都有可能把槍口對準這個不受歡迎的首相,這是改革者的必然結局。

所以在無法確定誰是幕後凶手的情況下,尼古拉把所有可能的勢力全部列為搜捕對象,他現在正需要一個發泄怒火的目標,在他看來俄羅斯帝國這場倒退幾百年的慘痛失敗,完全都是因為那些亂臣賊子。如果不是他們在搗亂,鄂木斯克就不會失守,鄂木斯克保住他就不會失去整個烏拉爾河以東,結果讓中國人直接威脅伏爾加河流域,如果不是這些亂黨在搗亂,他就可以動員起更多的軍隊,生產出更多的軍火,他就可以早早打進德國,而不是直到中國人半隻腳踏進歐洲才獲得突破。

總而言之斯托雷平的遇刺,成了尼古拉釋放情緒的最好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