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成法剛出來的時候,許多官吏都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然而賀臨上任內閣之後,很快就開始推行考成法,與薑開成一起,給各級官吏都定好了kpi,尤其是沿海的一些要完成開放海禁的試點府縣。
對於開放海禁一事,沿海的百姓自然是十分支持,洋人喜歡絲綢茶葉,將這些賣給他們,賺的錢比種田可多多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本建造大船出海,有大船能進行如此遠的航行之人,都是當地的一些大戶。
不過這也不要緊,有需求就有市場,大家都想著出海,可出海總需要有原材料才行,總不能開著空船跑出去。
如果需求暴漲,原材料卻稀缺的話,為了錢,普通農民會自發的通過將稻田改種桑田,亦或者改種茶葉,賣給這些大戶以獲取利益。
這個方麵,市場自會調節,當然,如果在某個節點,市場調節失靈的話,則需要政府進行幹預了。
封建王朝,政府的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能幹涉的地方很多,關鍵看想不想幹涉。
唯一的問題是要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所以才要推行考成法,整頓吏治。
因為開放海禁隻是在試點的幾個城市,不至於造成全國性的糧食短缺。
受製於地理條件,即便內陸的省份想要改種桑田,一路將原材料運出海,運費成本就太高昂了,並不劃算。
重點是製茶產絲行業發達的話,肯定會帶動織機進行科技革新。
大戶會競爭兼並,追求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規模一大,便需要許多工人操縱織機產絲。
而這將會誕生工廠的雛形,資本主義就是這麼萌芽的。
當然,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肯定不會短。
而且想要收取關稅,遇到的問題也不會少。
肯定會有人動心思走私,借此逃避關稅。
因而賀臨與秦淵商議了許多措施,一方麵,要督促市舶司與當地的指揮所在出海的路線巡邏抓捕走私,與此同時,也要嚴查港口,防止私藏。
而且還要從源頭抓起,在地方設設立新部門,增派基層官員,頒發織造許可證,隻有擁有織造許可,才能織絲綢。
同時規定用於出海貿易的絲綢茶葉在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這樣就能弄清買賣的雙方情況。
還要將逃避關稅,私設織造作坊的罪寫入大慶律例,刑法還一定要重,就跟私賣鹽鐵一樣。
雖然盡量將事情想全麵,但賀臨清楚,這其中肯定免不了有官員為了利益中飽私囊,徇私枉法。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水至清則無魚,隻要適時打擊,將他們造成的影響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便行。
在中央的許多官員,有些人的老家就是沿海的那幾個富裕省份,他們深知開放海禁的好處,對此並不反對。
畢竟他們自己在老家也有產業,能夠通過此獲利。
但不是所有官員都是沿海的。
賀臨推行考成法十分嚴厲,沒有在既定期限內完成既定目標的官員,都會被六科給事中報給內閣,內閣又會給出相應處罰,最嚴重的甚至會罷官撤職。
這讓這批官員十分不滿——以前都是自己做自己分內的事情,頂多上司過問一下,現在你定了目標,還定了期限完成,他們還怎麼摸魚躺平啊?
但他們找不到合乎情理的理由反對考成法,思來想去,便隻能在開放海禁這件事上動心思。
反正考成法跟開放海禁都是賀臨提出來的,隻要能鬥倒賀臨,也就意味著她做出的這些變革都有極大可能跟著失敗。
所以他們紛紛上奏疏,彈劾賀臨開放海禁一事有違祖製,損害重農抑商之國策。
因為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朝中也有許多人站在賀臨這一邊,幫著賀臨說話。
內閣之中,先前的禮部尚書祝明年紀大了已經致仕,除了楊和謙跟呂興文,基本都是秦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