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的工作進行了好些天才結束,一共招募到了兩千多人,甚至就連陳睿方都進來當了兵。
俞光友在禹保山的時候和陳睿方配合的還不錯,對陳睿方很欣賞,知道他是個有管理才能的,因此他加入軍隊之後,俞光友直接將他定為哨官,讓他去組自己的小隊伍。
所有的新兵都入伍之後,並不能馬上開始防城守衛工作,學生開學都要軍訓加強紀律性,更別說這些新兵了。
俞光友帶著這些新兵在漳州城外的一座山上建了兵寨,打算好好訓練他們,連同漳州衛裏他挑選出來的比較年輕力壯的士兵一起。
而募兵一結束,賀臨就回了漳州,之後沒多久就向州衙告了假,打算回老家永平縣一趟。
這次回去是去參加生日宴的,上次萬語琴就來信說了這件事,賀臨也答應了她。
永平縣並不在漳州境內,反而隸屬福州府,從漳州出發,過去大概要一天多,賀臨這次帶上了湘昆和小桃,坐馬車來的,中途在福州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才繼續出發。
古代通訊不方便,不能像現代那樣,快到了發個信息就行,萬語琴並不知道賀臨具體什麼時候到,便一直在家裏等著她。
一收到下人的稟報說賀臨到了宅子外,就匆匆忙忙的出了門,看到正從馬車上下來的賀臨,才算鬆了口氣,笑著朝她走過去:“臨兒……”
賀臨從車上下來,抬頭看了一眼賀府。
賀府的比她在州衙的官邸還大些,門前豎立著一杆高高的進士旗杆石。
這是民間風俗,家裏有中進士的人,便會在門前或者宗祀前立一高大的、石頭打造而成的旗杆,以此光耀門楣,昭告世人,激勵家族後人積極進取。
旗杆上會雕刻著家裏中進士那人的身份、輩序、姓名。
如果是當的文官,旗杆頂部便雕刻毛筆,當的武官,便雕刻坐獅。
賀家其實還有一杆進士旗,因為高祖父就曾中過進士,但因為賀家後代各自分了家,所以那杆旗被移到了宗祀門口。
麵對這進士旗杆石,當地的官吏進出賀家都會規矩小心許多。
看到萬語琴朝自己走來,賀臨也上前幾步,攙扶住她:“母親。”
“娘一天就在想你什麼時候到,餓了吧?在路上肯定沒怎麼吃好,快進去,娘讓廚房給你準備吃的。”
“母親,不急,慢慢走,我不餓的。”賀臨拉住腳步飛快的她。
“好吧……”
永平縣是福州府的人口大縣,自古以來也出過不少名人大官。
不像內陸的省份,讀書是大戶人家專屬,在永平縣基本上是家家戶戶都讀書,也出過不少天才學子,什麼三歲會吟詩,五歲會做論。
但可惜的是,在賀臨考中進士以前,永平縣已經近十年沒有出過進士了。
古代的宗族氛圍十分濃厚的,地域之間也很團結,所以賀臨中進士,不僅是賀家高興,整個永平縣的人都很高興。
畢竟人傑地靈,人傑出,地才能靈。
而且令永平縣人更為意外的是,賀臨的升遷速度會如此之快,要知道賀臨才21,如此年輕,等過些年,升到到京師做官肯定是板上釘釘的。
因而收到這次升遷宴舉辦的消息,許多人就盼望著賀臨回永平,好來拜訪一下,即便不是有事相求,拉近關係也是好的。
賀臨的馬車到了賀家,路過的不少人看到這一幕,沒多久,大半個永平縣的人都知道了賀臨回來的消息。
當然,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沒有理由隨意登門,賀臨剛回來,此時打擾也不好,但是賀家的兩個叔伯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