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三箭定乾坤(1 / 2)

倭寇登岸侵襲的事情,最先得到消息是,是衡歸村附近的千戶所——寧江所。

雖然說是千戶所,可裏麵的兵實際上才三百不到,年齡參差不齊,老弱病殘皆有。

寧江所的千戶也知道自己手下這些兵都是什麼樣的德性,根本不可能打的贏比自己人數多,而且還十分凶殘的倭寇,因此立馬派出了斥候往漳州,將倭情通報給了漳州衛指揮使俞光友。

收到消息之後,俞光友立馬整隊,領著一千多士兵出了城,還讓附近的寶平千戶所也一同點兵出發,配合寧江所一起,從西、北、南三麵包抄,圍剿這次登岸的倭寇。

他們這次出城,賀臨沒有去送行什麼的,畢竟戰事緊急,沒時間也沒理由搞這些花裏胡哨的東西。

作為漳州知州,賀臨目前能做的事情隻有一件,那就是維持好城內秩序,給俞光友提供可靠的後勤支持,同時祈禱著俞光友能帶來好消息。

****

倭寇登岸之後,第一個燒殺搶掠的是衡歸村,隨後翻過了一座山,到了崗赫村附近。

衡歸村是個小村子,人口較少,但崗赫不一樣,是漳州人口比較多的大村之一,因為經常有倭寇入侵,還修有護城河與城牆。

衡歸村的人並不是全被殺了,有些還是逃了出來,逃到了崗赫村,一為保命,二也是報信。

崗赫臨海,這幾十年來一直是倭寇騷擾的重災區,當地人最怕的便是“倭寇來了”四個字。

但這種怕,隻是害怕平靜生活被破壞,麵對有著血海深仇的倭寇,村民們隻要一聽到這四個字,便會紛紛拿出武器到城牆上,準備防禦倭寇。

其實如今並不是完全的冷兵器時代,軍隊裏已經開始用上火炮、火銃等火器,城牆作為防禦工事,除了擋住倭寇,同時下麵還會藏有火炮口,用來殺傷倭寇。

崗赫村火炮的支出並不是由大慶官府承擔,因為這是私人防禦工事,是由崗赫村的大戶錢家買的,包括後續的火藥也是錢家承擔,錢家甚至特意招聘了許多懂得使用火炮的人專門負責抗倭。

其實在福建沿海,這種私人承擔防禦工事的事情並不少見。

跟衛所的兵比起來,這些私兵大多是當地人,不會被克扣銀錢,也不會被上級軍官當狗一樣使喚,他們年輕力壯,更有衝勁,殺起倭寇來也更不會手軟。

五百名倭寇一到崗赫村附近,崗赫村裏,年輕力壯的青年已經上了城牆,準備好開水和糞水,一旦倭寇開始強攻,就用開水或者糞水往他們腦袋上淋。

倭寇才堪堪靠近崗赫村的城牆,點燃火炮已經射出炮彈,在耳邊炸響。

雖然如今已有火器,可比起現代的大炮,精度差了很多,十炮裏能打中兩炮,都算準星不錯的。

幾門火炮齊發,隻有三四個倭寇被打中受了傷。

這些倭寇的首領叫島部大貴,這次帶著人登岸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四個字:搶掠燒殺。

前兩個字最為重要,後兩個字倒是順手為之。

看到防守嚴密,還有火炮的崗赫村,島部大貴也不強求,直接下令讓部下掉頭,繞開崗赫村,去周邊的村子搶掠。

其實倭寇最怕的,就是這種防守嚴密的城牆,他們登岸帶的人不多,大型攻牆設施更是沒有,主要目的也是搶掠。

但倭寇的機動性很強,刀法也是一流,麵對大慶的衛所兵,簡直如殺雞一樣。

最厲害的戰績,是五十多名倭寇憑借出色的刀法接連砍死了一千多名衛所兵。

繞開崗赫村之後,島部大貴帶著部下又接連洗劫了兩個村。

而此時,俞光友也到了崗赫村附近。

收到斥候打探的敵情之後,他帶著上千人立馬出動。

雙方在一山穀兩邊相遇。

俞光友勒緊韁繩,看著對麵的倭寇,拔刀高呼:“殺!”

身邊的兵呼嘯往山坡下俯衝。

島部大貴先是朝弓箭手打了個手勢,隨後也讓其他人拔刀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