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來例假,去告假(1 / 2)

賀臨聽完他的話,斂了神色,沉默起來。

什麼時候不卡,偏偏這個時候卡著公款發放,說這件事沒有梅承安的示意,賀臨都不信。

但梅承安究竟是為了給她添堵,還是想做任鼎豐村的事情鬧大,讓她不好收場,她暫時不得而知。㊣ωWW.メ伍2⓪メS.С○м҈

不過翻來覆去,都是不安好心就是了。

兩百多兩銀子不是什麼小數目,現在的她也拿不出這麼多錢,賀家畢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家。

賀臨思索片刻,道:“最近也到了該收田稅的日子了,派人下去收稅,暫時將一部分稅銀挪過來發了,公款下來之後再補上。”

楊主簿卻不太願意,他是縣衙裏管賬的,出了事,鬼知道賀臨會不會第一個把鍋甩到他頭上:“大人,這事是不是有風險?要不幹脆多收點火耗銀子?”

各地官府收稅,百姓交上來的稅款都是碎銀,而碎銀要用火淬煉,熔成一整塊的官銀才能交去朝廷裏,在這個熔煉的過程中,難免會損失掉一些銀子,俗稱火耗。

因此各地的官員,為了補上這部分損失的火耗,在稅款之外都會額外再收百姓一筆錢。

不過這個火耗銀子具體收多少,各地情況不同,朝廷並沒有明確規定,反而成了各地官員貪汙的一個好手段。

碰上貪官汙吏,可能火耗銀子收的比稅款本身還要多。

賀臨搖了搖頭:“去年大水淹了那麼多田地,許多百姓都是賣地再加上貸了朝廷的糧,才得以生存至今,再以火耗盤剝,那是要他們的命,今年的火耗,還是按最低的部分收繳,至於挪用稅款,你不必擔心,出了事,我這個知縣頂著。”

官場上,很多人最忌諱的事情便是擔責任。

有句話叫什麼來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可此刻賀臨寧願自己背著風險,也要替百姓著想,讓楊主簿再次對她高看一眼。

他實在是有很多年,都沒見過這麼好的官了。

“是,下官這就去辦。”

***

京師,皇宮。

那份由賀臨單獨審訊、秦淵看過之後卻並未簽名的口供,經過錦衣衛數日跋涉的連驛傳遞,此刻已經到了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馮安的桌子上。

馮安知道瑞王接的是個棘手的差事,因此口供來的這麼快,讓他不免意外,可等看完口供之後,先前那點意外已經完全算不得什麼,他著實被裏麵的內容驚到了。

他翻到最後一頁,發現末尾的署名除了當晚負責記錄的書辦,就隻剩親手攪起浙江風波的賀臨,不由歎道:“這個賀臨……好大的膽子啊……”

秉筆太監楊昌恰好從外麵進來,見馮安神色凝重,問:“幹爹,出什麼事了嗎?”

馮安把手裏的口供遞給他。

都幹到秉筆太監這個位置,楊昌自然不是什麼傻子,他也清楚皇上讓瑞王主審的意思,震驚道:“這……這賀臨莫不是瘋了,這樣的口供,怎麼敢拿上來?瑞王也同意?”

“錦衣衛那邊說,瑞王看過了口供,可那賀臨依據皇上的聖旨,非堅持交上口供。”

“皇上看到這口供,豈不得大怒?”楊昌為難。

馮安轉頭看了他一眼,“你怕皇上生氣?”

“幹爹,匹夫一怒都血濺三尺,更別說皇上了,要不……咱們將這口供打回浙江,讓瑞王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