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60後的養老之變(番外)(1 / 2)

2019年9月15日,59歲的李建國站在布達拉宮前,望著被夕陽金光所籠罩的輝煌宮殿,感慨萬千。

自50歲內退至今,他已走完整整九年的退休時光,從開始的迷茫無措,到現在的豁達樂觀,感覺自己的人生還能續寫新篇章。

而像他這種五六十歲的“新老人”們,以其龐大的數量、與時俱進的養老觀、價值觀,與前代“傳統老人”們相比,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狀態和心態。

他們雖退未老,退而不休,對生活的熱愛並未因退休而“休止”,對退休生活有著更高質量的需求和期待,是新時代孕育下的“新老人”。

他們的出現,從一個側麵反映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大數據顯示,在地理分布上,“新老人”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的一、二線城市。

從地域特征來看,南方和北方的“新老人”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大城市與小城市的“新老人”也在興趣愛好上存在差異。

不同性別,也有所不同,比如女性更好動,男性則更喜歡宅,總體上呈現出女性較男性在社交、參與活動、接觸新事物上更為積極活躍,消費行為也更加多元。

他們或以文會友,或通過才藝交流,或運動健身。

插花、茶藝、樂器、攝影、油畫、瑜伽、外語、模特、配音秀、短視頻主播、線上練歌、郵輪、公益、騎行等時下流行的玩法,他們照樣也能玩轉。

進而消費需求結構也變得更加豐富,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其中,網絡消費、智能消費、健康消費等成為銀發經濟新的消費增長點。這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新老人”是消費潛力有待釋放的重要群體,夕陽經濟必將成為朝陽產業。

在福建省莆田市玉湖新城黨建+鄰裏中心的四樓居家養老中心,時常人聲鼎沸,隻因附近的老人們在此排練莆田民樂“十音八樂”,讓退休老人們在這裏盡情過把音樂癮。

而在江蘇省無錫市碩放街道,則長期組織社區老年人參加手工製作活動、愛牙知識講座和智能手機培訓等,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中麗新社區,靠著馬賽克杯DIY活動,在近年來吸引了不少當地退休老人踴躍參加,讓他們用巧手製作出一件件手工藝品。

在四川成都高新區社區養老機構“今福蓉高新長者之家”,老人可以在這兒聊天、下棋、跳舞,還可以參加這裏組織的豐富多樣的活動。

城市治理與公共服務從社區向小區院落延伸,多元化養老服務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讓老人就近取樂。

阿裏健康研究院今年發布的《新老人互聯網健康消費洞察報告》顯示,“新老人”因其獨有的特質,正成為數字健康領域不可忽視的一支生力軍。

尤其是疫情加速了“新老人”在互聯網上擁抱健康生活的腳步。不僅如此,許多“新老人”通過購物車傳遞了對“更美”的訴求。例如,報告顯示,“新老人”購買彩瞳的人數兩年來增加近50%,其中女性占比近七成;購買麵膜和祛疤產品的人數分別增加近一倍和兩倍以上。

一些曾經專屬於年輕人的娛樂場所當中,也開始頻頻出現“新老人”的身影。

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顯示,在KTV下午時段消費群體中,50歲以上中老年人數比青年群體要高出近兩成。

專注老年行業的AgeClub媒體調研也表示,在北京、武漢等多家受訪的KTV中,白天時段組團唱歌的中老年人占門店客群的七成,多為3到7人的“歡唱”團體,唱歌時長在3到6個小時。

還有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國量販式KTV消費群體中60至70歲的用戶數同比增長29.6%,訂單量同比增長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