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鄉野反思(1 / 2)

在戒毒所呆了三個月之後,我終於重獲自由。

回到家裏,我卻有點不適應城市的生活。我閉門謝客,斷絕和外界朋友的聯係。每天早晨起來吃飯,然後坐在電腦前發呆,或者看點哲學方麵的書,等到黃昏城市道路上人少的時候,我在街上閑溜。我不再吸食毒品,可生活沒有動力,沒有一點力量,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這個城市裏的人都在忙碌,按著生活的軌道前進,而我,卻無所事事,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家裏,沒有了以往爸媽的訓斥,他們像招待客人一樣,每天為我做可口的飯菜,從不提我以前墮落的生活。我知道,爸媽用他們對兒子的愛,包容了兒子所有的過錯。他們小心翼翼的對待著自己的孩子,生怕任何不合適的言辭刺激到孩子。這種平靜,使我的心情很不舒服。我是一個欠債的人,卻過著債主的生活。這樣的生活過了兩個星期,一次晚飯之後,我對爸爸說,我想去鄉下,和爺爺過一段時間。爸爸沉默了一會,答應了。

在鄉下,我感覺生活很愜意。我實在是厭煩了城市。走在城市的街道上,車水馬龍的聲音,讓我頭暈腦漲,讓我開始產生想磕藥的念頭。走在鄉間小路上,我不用再顧慮機動車輛從身後駛來。我喜歡鄉下,不僅僅是因為空氣好。這裏的人沒有了城裏人的勾心鬥角,更重要的是,隻有鄉下的夜晚才是漆黑一片,人隻能在月光下行走。在城裏,到處都是霓虹燈,要想漆黑一片,除非城市全部停電。我開始喜歡讀沈從文的書。當所有的文人都在對都市文明歌功頌德時候,這個從湘西走出來的書生,經曆了都市的流浪,感受到都市的冷酷和傲慢,在孤獨彷徨的歲月,故鄉原野的生命記憶,湘西山水的靈性,生命的自然舒展,人性的雄強健朗,成為沈從文情感的慰籍,也成為他傲視都市文明的資本。鄉野文明,也成為治療我的創傷的最好的藥劑。我向沈從文一樣,流連於故鄉的田野之中。

我的老家,沒有沈從文故鄉那種優美。它在平原上,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田地,偶爾有片樹林,夾雜著幾處池塘。有條小河繞著村子流過。現在是夏秋時季,村裏的男人和小孩在傍晚的時候在小河裏洗澡。我經常沿著這條小河往前走,像個小老人,回憶過去的事情,檢索一下腦海中儲存的片斷。我從小就對樓房有種恐懼,經常害怕晚上睡覺發生夢遊從窗戶中跳下去摔死。現在住在爺爺家的瓦房裏麵,讓我感覺安全。

村裏小學一位老師回家生孩子去了,缺著一個空位。我補上了,不領工資,算誌願者吧。在這所小學教語文。我開始反省自己過去的生活。它是如此的迷亂和墮落。在這個物化的時代,年輕人總是被yu望纏繞著。我把自己的過去,整理出來。每天教完課之後,我把記憶,用鍵盤敲打在這所學校唯一的電腦上。現在,我開始講述我過去發生的故事。雖然我大學讀的是中文係,但是文筆實在是差一些。我盡量用自然平實的語言去述說,並用馬克思哲學和精神分析學去結構。我是很平靜的,但我過去的生活卻是迭連起伏,也許用一個英文單詞形容比較恰當“Burn”。曾經有過彷徨的校園歲月,遊玩於酒吧迪廳,做過非法生意,玩弄過感情,經曆了麵對真愛卻要失去,磕過藥,打架鬥毆。故事太長了,先從我的爺爺家說起吧,這裏是我家文化的發源地,是一個根。

鄉下爺爺的房子,是這個村子最氣派的。門口坐著兩墩石獅,大門上麵的匾額書著“耕讀傳家”四個字。聽爺爺講,我家祖輩上出過舉人,不幸的是這位舉人在去外地任官的路上被人害了,這故事聽起來頗有點西遊記裏麵唐曾父親經曆的味道。爺爺的父親,是個老秀才,解放前在村裏麵私塾教書。老秀才滿懷念中過舉人的先祖,在自家門前掛上了“耕讀傳家”的橫匾,希望後代裏麵再出個狀元什麼的。從這點上講,我家在這個偏野的鄉村,也算個讀書世家。清朝推翻後,就不再流行科舉考試了,爺爺也沒有了實現老秀才願望的機會。老秀才死的時候對爺爺說,不準在他的墳前放炮,除非他的兒孫裏麵有中狀元或做官的。我爸爸從小的時候起,就跟著爺爺讀經史子集。*的時候實行推薦上大學,爺爺跑到城裏,找到了縣長,要求把我爸爸送進大學,縣長曾經跟著老秀才讀私塾。爸爸進了大學讀書,爺爺高興壞了,樂嗬嗬的叨嘮中狀元了,在老秀才的墳前放了三聲響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