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他們過上幾招的估計唯有浙兵營中的精銳,一般南直隸的部隊根本就是他們的對手。
幾名南直隸的參將、副將不信邪地派兵上去和他們較量了一番,結果都是被敵人的火炮和火銃打到崩潰。
然後被敵人的騎兵順勢掩殺,最後大敗而歸。
這讓王在晉感到非常憂慮,雖然戚繼光已經死去幾十年了。
但是戚繼光的威名仍然在明軍中流傳,以4000之眾斬首15萬的戰績永遠都是一個傳奇。
特別是那些浙兵,受戚家軍的影響更深。
正是由於戚家軍的影響,浙兵才是天下少有的精於火器的部隊。
除此之外他們的火炮非常犀利,明軍的火炮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他們的火炮總是在射程之外消滅明軍的火炮。
先前這支軍隊就是靠著這些火炮以萬餘士卒力抗他們將近7萬大軍。
後來他們得到大量的支援後,更是和他們打得有攻有守,在局部方麵總是能夠占據優勢。
明軍的好幾個營都被他們給完全消滅,如果不是明軍兵力眾多的話,說不定明軍早就垮掉了。
不過即使如此,明軍的士氣也是非常低落。
現在敵人再次得到了大量的援軍,王在晉有種感覺,也許大規模的決戰很快就會發生。
*****
*****
溫州城早已被李靖所占據,得到了呂岩的紅夷火炮支援後,李靖就將溫州城打了下來。
南方一向多山,而溫州東部有著大片的平原,非常有利於騎兵的發揮。
所以這裏被李靖定為和敵人決戰所在。
得知呂岩來援後,李靖和戚繼光都是大喜過望。
雖然他們經常能夠打幾場勝仗,但是打起仗來非常小心。
敵人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一個失誤就可能會敵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現在呂岩來了,那麼一切都將會改變。
呂岩和李靖一邊盤算著自己手頭的兵力,一邊製訂著做戰計劃,爭取一戰擊敗眼前的明軍。
目前呂岩在溫州的兵力約有5500名玄甲精騎,5500名戚家軍,2000名火銃騎兵,1000名魏武卒。
但是呂岩感到這些還不夠,他需要更多的士兵。
和李靖、戚繼光商議過後,呂岩決定將能夠召喚的戚家軍和玄甲精騎全部召喚出來。
這樣玄甲精騎達到了8000名,這些玄甲精騎很多是唐朝建立後建立的,但是有的因為戰力不足,被係統定為隻需戰功20點,但是這些全部都被呂岩放棄了。
戚家軍也達到了7000名,火銃騎兵達到了4000名。
除此之外,其他的戰功被兌換成了9000名背嵬軍,其中騎兵5000,由楊再興統率,步軍4000,由張憲統率。
當然,各種火炮和炮手是不能少的。
火炮是真正的戰爭之神,在抗倭援朝戰爭之中,倭國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大明軍的火槍和騎兵。
而是大明的炮兵!
他們認為大明的各種火炮實在是太過凶猛,倭國是敗在明朝火炮的手上,而不是騎兵或者火銃兵。
正是因為如此,後來倭國才引進了西方的紅夷大炮。
而呂岩的部隊也是靠著大量的火炮才抵擋住明軍的進攻,紅夷大炮消滅敵人的火炮,然後用射速快的佛郎機炮大量消滅敵人的火銃部隊。
最後再出動自己的火銃兵決勝負。
這樣一來,呂岩在溫州的部隊就有將近3萬人,還不含水軍,擁有了真正和明軍一決勝負的資本。
於是呂岩先將部隊召喚出來,先磨合一下部隊,幾天後再和明軍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