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王化貞則不同,現在朝中各重要職位皆是被東林黨把持。
東林黨成員內閣首輔葉向高是其座師,兵部尚書張鶴鳴和熊蠻子關係極為惡劣,因此全力支持王化貞,但有奏請,無所不從,甚至還慫恿王化貞不受熊蠻子節製。
再加上據說閹黨和其關係也不錯,因此王化貞在朝中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朝廷在廣寧的15萬大軍有14多萬全部在其手中,根中不聽熊蠻子的命令。
這就造成了遼東巡撫反而節製遼東經略的怪象。
熊蠻子之所以被稱為蠻子,當然也是脾氣暴躁之輩,受到如此侮辱當然是差點氣到發瘋。
於是熊蠻子和王化貞因為遼事不停地爭吵,你同意的我一定反對,你反對的我一定支持。
兩人都不是什麼心胸寬廣之輩,結果因為兩人的不和遼事被鬧得愈發不可開交。
最後在朝中諸公和皇帝的調解下,熊蠻子堂堂遼東經略竟然被調離了遼東。
對於經撫不合這件事,北京城的老百姓當然是知曉的。
大明的朝廷就像是四處漏風的破房,有什麼事情發生,北京城的老少爺們總是會第一時間知道。
自古以來,北京城的老少爺們最愛談的就是天下大事,因此個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恨不能以身代之。
因此他們經常都是長籲短歎,直呼大明朝的前景不妙。
但是就在這一天,北京城外一名騎兵忽然向城門狂奔而來。
守城的士兵正打算攔住他,就在這個時候一句話語從他的嘴裏傳了過來。
“八百裏加急!快閃開!擋我者死!”
聽到這裏,那些士兵連忙退了下來,同時命令那些進城的百姓和流民趕緊閃開,以免影響到這個報信的騎兵。
“邊關急報!鎮江堡大捷!”
就在進城的一刻,這個騎兵大聲喊道。
一聽到這裏,周圍的人們都沸騰起來。
“鎮江堡大捷?鎮江堡是哪裏?”
很快就有人問道。
很多人都回答不上這個問題,畢竟鎮江堡實在是偏僻了點。
而且這年頭信息不發達,很多人連幾百裏外的地方都沒去過,更何況是數千裏外的遼東。
隨著這名騎兵的一路高喊,知道鎮江堡大捷的人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人們知道了這件事,北京城好歹也是人才濟濟,很快就有遼東北當過官的人告訴他們,鎮江堡是靠近鴨綠江的一個軍堡,本為抵禦倭寇所用。
這就讓很多人感到疑惑,這麼偏僻的地方怎麼會傳來捷報。
邊關戰事一向是人們熱衷於討論的事情,更何況是朝廷接連戰敗下打了一個大勝仗。
於是鎮江堡大捷就成了人們的熱點討論話題。
一些有些門路的紛紛派人打聽,朝會解散後,人們終於明白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練兵遊擊毛文龍大人率兵200餘,遠赴三千裏外海疆,不僅克複沿海諸島。
而且結識了一股義匪,在這股義匪的幫助下,他們不僅攻破鎮江堡,斬敵千餘,而且附近諸堡聞風歸附,複地數百裏。
當為大明和後金開戰以來第一大捷。
知道這個消息後,很多人都是瞠目結舌,朝中諸公羈縻無數,集結數十萬大軍都是連戰連敗,反而是被這區區200多人取得了大勝。
這可真是怪事。
而且據說朝中諸公對於毛文龍都是諸多讚賞,紛紛請求給毛文龍增派援軍,調撥物質,加派銀兩。
聖上對此當然是一概應允,並且決定破格提拔其為參將。
消息傳出後,北京裏的老少爺們都是大喜。
很多人紛紛擺酒設宴,慶祝這一場難得的大捷。
當然,對於這一切朝廷都是樂見其成。
最近遼東的壞消息簡直就紮堆,一個接著一個。
這一大捷好歹能夠安定那惶惶的人心。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朝廷的聖旨並沒有被很好的執行。
那些援軍要麼根本沒有動身,要麼趕到三岔河後就裹足不前,甚至連一點物資都沒有撥到毛文龍的手上,毛文龍在天啟元年收到的隻有可憐的1700兩銀子,當然這點銀子還要經過官員層層扒皮,能分到毛文龍手裏的能有800兩就不錯了。
除此之外,半點物資都沒有。
也就是說,如果200人算的話,每人能領到4兩銀子,這還不算戰死的將士撫恤。
當然,如果再加上毛文龍剛招收的新丁以及呂岩手下的那些人,他們能分到手裏的絕對一兩都不到。
而毛文龍是五月出發,到年底一共是8個月。
因此如果光靠朝廷發下來的銀子,毛文龍的手下別說殺敵了,絕對會被活活的餓死。
所以,這一年毛文龍隻能孤軍奮戰。
******
******
就在呂岩為女真人的反攻而備戰的時候,遼陽城。
攻下遼陽城後,**哈赤就一直非常忙碌。
他一方麵發布非常有名的計丁授田政策,所有漢人的耕地全部都被剝奪,然後再集中進行劃分,每三個男丁合種一公頃地。
當然他這麼做並不是好心,想要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而是為了更好地從漢人身上吸血,以供養自已的軍隊。
而且他老年的時候,這個政策也被他完全推翻。
他年老的時候不僅大肆屠殺漢人,而且那些漢人全部被他趕到農莊去做奴隸,就連軍隊裏的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