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電子地獄(1 / 2)

意識漂浮在空中,經過極漫長的時間才終於落地。

舒雲歸感受不到自身的重量,好像稍微一跳就能騰空而起似的,腳下的地麵並不能為他提供任何的引力,當然他自己也不具備絲毫的重力。

四周是一片黑暗與光明交織的世界,為什麼這樣形容呢,因為放眼望去他現在所處的世界是一片漆黑的,就和人類進入宇宙所看見的場景是一樣的,而且這裏的黑暗比宇宙中更加純粹,好歹宇宙中還有會發光發熱的恒星,而這裏卻什麼都沒有。

白色則是來源於舒雲歸自己的視線,即使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身處在一片黑暗之中,但視線卻意外地明朗,好像有一盞高瓦數的燈泡懸在頭頂一樣,他不知道光源是從哪裏來的,但放眼看去,卻能清晰地看見眼前所有東西。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視覺體驗,舒雲歸花了好一會才適應這種視線往哪裏轉,哪裏就亮起的神奇景象,似乎是因為他身處這個世界中,才能獲得這樣的感受。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新世界”嗎?

在新世界計劃的資料記載中,曾經明確記錄了戴映之對新世界的形容。

她說這裏是一片人類不曾想象、也從未涉足過的神奇世界,人類在這裏將會摒棄所有的生老病死,新世界會為他們提供一切他們所需的生理以及精神需求,人類可以在這裏長生不死,永享快樂與歡愉。

這樣的說法放在現代社會來看,簡直荒謬至極,壓根就不會有多少人相信,但在天災時期,人類普遍教育程度低下,又長期飽受戰亂與天災的侵襲,迫切地需要一個所謂的“伊甸園”來逃避現實的重壓,於是戴映之口中的“新世界”就成為了人們唯一寄托希望的地方。

在新世界計劃最鼎盛的那段時期,全球各個板塊的地下堡壘中都有大量的支持者,顧星堂他們的研究團隊在宣布開放第一次意識上傳名額的時候,就接收到了兩億多份申請書。

要知道當時地下堡壘的下層民眾是沒有多少電子設備的,他們需要在一台電腦前大排長龍,有很多人熬了幾天幾夜才排隊提交了一份申請書。

如雪花片一般密密麻麻的申請書通過網絡大量湧入人工智能研究所,那段時間研究所中幾乎所有人都放下了手頭的工作,來幫助新世界計劃篩選第一批“幸運”的意識上傳者。

由於是第一批上傳者,選拔條件尤為苛刻,想要通過篩選,申請人必須通過身份地位、生理健康和雙商測試。

他們的智商不能太高,因為聰明的人需要留給政府學校,為人類科技持續發展效力。

同時,申請人的身體也不能過於健碩,因為體質好的人要被選去參軍,執行堡壘內外的護衛工作。

最重要的是身份地位,處於堡壘最下層的平民實際上是不可能被選中的,因為政府認為他們基因卑劣,腦袋中從來沒想過什麼正經事,這樣的意識上傳進繆斯服務器中就好像是往麵包中吐口水,一旦這樣卑賤的意識被上傳進去了,新世界就很難再吸引到高地位的上層民眾了。

當然,政府並不會明著拒絕那些堡壘下層民眾的申請,隻是他們的申請書會被電腦係統直接過濾掉,甚至都不會傳到人工智能研究所去。

除了最下層的平民之外,最上層的領導者也不被允許參加新世界計劃的一期測試,因為他們十分惜命,人類意識電子化是個新興項目,若非經過長時間和大受眾群體的試驗來保證其真實性與安全性的話,領導者們是不會輕而易舉選擇相信這個新興科技的。

這樣一來,新世界計劃的一期實驗者目標受眾就被限定在了堡壘中層,那些有著正規身份,甚至家中出過一兩個政府工作人員的、精神狀態穩定的平民,而這一次的上傳數量是五千人。

兩億份申請書最後隻挑選出五千個誌願者,這樣龐大的工作量全憑人力很難完成,數據篩選基本上是繆斯服務器自己處理的,它精準選中了所有符合條件的人,甚至將那些沒被第一期計劃選中,但又十分符合條件的人單獨摘了出來,標注出“二期適用”的標誌。

很顯然,那時的戴映之對新世界計劃十分自信,她甚至預想好了這個計劃會長時間發展下去,她可以利用大量的人類意識數據來溫養她女兒的意識,期盼女兒能真正成長起來。

但這些年她為自己女兒收集的人類意識似乎並沒有將顧錦怡養成一個好孩子,如果舒雲歸他們在研究所家屬樓看見的那個粉裙子小女孩真的是顧錦怡的話,那她可遠不是一個“小女孩”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