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既知之方能破之(1 / 2)

“戰?!?”

張俊平的身體,此時下意識的一個顫抖。

他有些驚訝的看向董卓,而董卓黯然的眼神中卻寫滿了堅定。

讓張俊平不得不承認,董卓的這個想法的確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而且根據他的性格判斷,這樣的決定似乎也並不意外。

然而怎麼戰,畢竟對方可是強大的匈奴人。

他們所擁有的恐怖戰力,根本不是地處荒漠的胡人、羌人以及邊城的漢軍所能匹敵的。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張俊平一臉茫然,不知董卓具體對此作何打算。

半年前的此時,他決定隱忍。而半年之後,他決定舉戰。然而區區隻有半年的時間,他又能利用這段時間具體做些什麼呢。

麵對張俊平充滿鄙夷的目光,此時的董卓也不禁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曾經的他,生在潁川、長在潁川。

這樣的經曆,也注定了如今的他擁有了比一般在西涼長大的同齡人更加豐富的學識。

盡管身在潁川時候的董卓,一向不喜歡讀書。然而對於北方的匈奴人,他卻在史書中有過一些的了解。

正所謂既知之,方能破之。

董卓很清楚,想要徹底擊敗強悍的匈奴,首先就要徹底的了解匈奴才行。

說起匈奴這個名字,無疑是曾經中原王朝的曆代統治者,全都最為頭疼的存在。畢竟從秦朝末年,直到此時的漢末。盤踞漠北之地的匈奴,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

遙想當年秦始皇傾盡全國之力,建造萬裏長城。所謂的目的,也就是為了阻擋匈奴南下的劫掠和入侵。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email protected]讀。&

不過,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

一部分匈奴,迫於中原王朝的強大武力。他們被迫西遷,最後遷往了歐洲。而另一部分匈奴,則是漸漸與中原文明同化,甚至成為了中原百姓的一部分。

至於徹底說起匈奴,顯然還要從先秦時代徹底講起。

和現代大多數人的傳統觀念不同,按照史書記載,匈奴其實並不是外族。

西漢的史學家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記載,最早的匈奴起源於夏朝末年。而夏朝滅亡之後,殘存的夏朝遺民,被放逐到了北方草原。

後來這些遺民還有他們的後裔也在北方的草原逐漸繁衍,最後這才形成了匈奴這個民族。

司馬遷的這個說法是否準確,即便到了現在也沒有徹底的定論。

不過從周朝開始,匈奴就已經頻繁出現在了史書之中,並且深刻開始影響起了中原文明的發展。

在春秋戰國時期,匈奴還都一直生活在北方的草原上。

當時的匈奴人,他們的文明層次還處於奴隸製階段的初期,過著完全遊牧的生活。而中原這邊,在進入戰國時期之後,卻逐漸邁入到了封建製階段。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email protected]

另外,隨著鐵器的普及。中原文明的生產力,也開始大幅度提升。

鐵器的出現,對於整個人類文明來講,都是一個巨大的改變。所以到了戰國時期以後,匈奴人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原本和自己差不多的中原人,忽然變得富足起來。戰爭的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所居住的北方草原上如果出現天災。那麼生產力低下的匈奴人,就變得完全沒有了食物。

這個時候,匈奴人看到南方的鄰居不但食物充足,甚至還擁有數之不盡的金銀財寶。由於生存的考慮和貪念,自然也就產生了想要去南方劫掠的衝動。

所以從戰國後期開始,匈奴人開始越來越多的南下入侵。然而在此期間,中原地區經過常年戰爭。幾個強大的諸侯國,也開始紛紛出現。尤其是北方的趙國、燕國和秦國等諸侯國強大起來以後,匈奴人再想以小部落的形式南下搶劫,基本上也就不太可能了。

為了更好的搶劫,匈奴人也不得不開始逐漸兼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