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世界之巔(大結局)(1 / 2)

“締結良緣,訂成佳偶,赤繩早係,白首永偕,花好月圓,欣燕爾之,將泳海枯石爛,指鴛侶而先盟……

禮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詩詠宜家,敦百年之靜好……”

貞觀五年,皇太子李承乾大婚;太子妃李氏,側妃阿史那氏,共結良緣。

自擂台比武後,李承乾就找到了李玉兒,明確了自己的心意,隨後請李世民主持婚禮;

阿史那雲一早就大膽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非李承乾不嫁,李承乾也是心有佳人,不然也不會千裏奔襲去突厥救人。

一個是娶兩個也是娶,而且身為太子,為皇族開枝散葉也是他的責任,無論是李世民亦或是朝臣都絕不會允許他隻娶一個妃子,所以才有了三人大婚的場景。

在李承乾婚後,大唐以李靖為帥,李承乾部為先鋒,千裏奔襲。

在他們的帶領下,無數唐軍朝著吐穀渾進軍。

連綿的山路、飄泊不斷的雪花;寒冷與崎嶇依舊擋不住唐軍的意誌與激情。

在李靖與李承乾的指揮作戰下,唐軍高歌猛進;而吐穀渾節節敗退。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李靖、李承乾等人在茫茫的大雪中轉戰數千裏,大戰十數捷,小戰數十捷;

大唐軍隊所到之處吐穀渾望風而降;最終斬殺了吐穀渾各部,王三十餘人、臣工將領等無數;

大將烏克、吐穀渾王與其妻兒盡被俘虜。

自此,不可一世的吐穀渾滅亡。

僅用一個多月唐軍就拿下了吐穀渾;要不是路程上的耽擱,恐怕唐軍還能更早的解決吐穀渾。

此消息一出,嚇得當時比武的各國瑟瑟發抖;始作俑者吐蕃與高句麗更是惶惶不安。

若不是吐蕃地處高原,高句麗身在高樓城牆之上,早就嚇得坐立不安了;但如此強盛的大唐也是引起了他們的忌憚。

無論是吐蕃的鬆讚幹布、祿東讚亦或者是高句麗的王族高氏一族;都知道大唐與他們之間必有一戰。

於是在大唐的威脅下,吐蕃與高句麗雙方共進退,締盟約。

其餘諸國像新羅、百濟、南詔等親近大唐的國家則是收到了大唐的安撫,附屬國繼續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李承乾趁機推出使館入駐,軍隊駐紮等附屬國條約。

此後李承乾繼續拓展自己的腳步,土豆、紅薯、黑火藥;燧發槍、大炮、樓船等物品紛紛出世;喵喵尒説

改變軍製,增練新兵;科舉取仕,武舉取將;詩詞強心,歌賦強神;

在經濟、文化、軍事上大大的增強了大唐的實力;僅用一兩年的時間,大唐呈翻天覆地的變化。

時機成熟後,李承乾上書李世民,開啟了他的民族大融合計劃。

“父皇,兒臣有事啟奏!”

“唐承隋製,自隋以來,有高句麗據東北,逆天暴物。

父皇受命,而高句麗尚存,兒臣思欲教之以道。

高氏賊肆厥殘忍,釁惡已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