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插一句,赫赫有名衍聖公,那是真忠心,對誰都忠心,倭寇侵略的時候,要不是某校長急忙把孔家帶離山東,這孔家沒準還能突破一下下線,簡直了!
言歸正傳!史可法意難平嗎?揚州意難平倒是真的,至於史可法……難評是真的!
他應該和朱由檢搭檔,兩個戰略大師……
堂堂南京兵部尚書,南京一把手,在自己的主場上,決定不了皇帝的繼承者,被一個大臣聯絡幾個藩鎮,優勢就沒了……
這也是為什麼史可法守揚州,殉國之後本該被人傳頌,但許多人對他不感冒的原因,難評啊!
順治元年十二月,清軍取得潼關之戰大勝,李自成放棄西安,移師南下,南明朝廷依舊把李自成視為大敵,堅持聯絡清軍消滅李自成。
消滅來消滅去,別的沒滅,自個兒把自個玩滅了!
當時距離李自成軍隊最近的是駐守武昌的左良玉,這貨說好聽點是軍閥,講難聽點就是個混子,李自成他惹不起,於是盡起大軍來惹弘光政權。
明末兩個良玉,一男一女,一個姓秦一個姓左,一個帶著白杆兵外禦清軍內平寇,一個被人天天揍,也是服氣!
左良玉想打南明,馬士英很不樂意,於是調江北四鎮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所部迎擊。
明朝內訌很熱鬧,卻搞得江淮防線空虛,講真的,就這局麵,但凡是個上過戰場的武將,見了都得哈哈笑。
江淮防線啊,完全沒人守,這就很服……要不說南明史專治高血壓呢?
順治二年,李自成死於九宮山,大順除名,同年三月,多鐸率軍順順利利渡淮南下,直抵揚州城下。
揚州城,守城的是史可法,守城他是認真守的,也不怕死,關鍵的關鍵在於,他並沒有守城的能力,於是乎隻能臨危一死報君王了!
之後就是揚州十日不封刀,多鐸是真畜牲,也不知道某些影視劇是瞎還是蠢,居然把多鐸洗得白白的,我尼瑪!
揚州被屠後,清軍又順順利利渡過了長江,好吧,長江天險也沒人守,能說啥呢?冷靜吧,吐血晚點吐,氣人的後麵還有。
話說赫赫有名的江北四鎮呢?淺說一下,江北四鎮的高傑被明朝總兵許定國誘殺了,許定國隨後降清了。
黃得功大敗左良玉後,把左良玉氣死了,左良玉的兒子率部投降了清軍,於是黃得功又跟清軍打了一仗,兵敗自刎了。
劉良佐率部降清,半點沒猶豫,最後善終,所謂禍害遺千年,就是這樣了。
劉澤清同樣率部降清,幫著清軍打明軍、屠城池,然後他跳反了,於是被殺了……這就很無語!
呐!為什麼說清朝開國容易,講真的,努爾哈赤、皇太極那時候是不容易的,麵對的明軍都挺有水平。
到了多爾袞這,咱也不知道為啥畫風變得這麼離奇,活像開了掛一樣,打仗的時間可能還沒有接受別人投降的時間多。
關鍵這些投降的人動不動就是舉城投降,帶著幾萬、十萬大軍投降,這你上哪說理去?
清軍渡過長江後,很快攻克鎮江,弘光帝朱由崧聽說後,立刻逃出南京,奔向蕪湖……牆都不服就服這貨!
皇帝出逃,南京舉城投降,反抗都很少很少,帶投大哥大家也很熟悉,頭皮癢,水太涼,忠心耿耿錢侍郎!
南京降了,那些個朱元璋封賞的勳貴之後,基本也都降了,什麼徐達、湯和、劉伯溫的後人,集體跪了。
南京投降不久後,皇帝朱由崧也被抓了,送到北京被殺!
朱由檢最後給明朝掙的一點點麵子,算是被朱由崧一波送完了!
朱由崧被俘後,南明從此四分五裂,再沒有一個讓所有人認可的皇帝,於是各地有野心的宗室紛紛自立。
先後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應天的偽太子王之明、撫州的益王朱慈炲、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等人宣布監國,但都是曇花一現,僅僅幾天就被推翻。
這其中最牛的當屬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這人是明初名將朱文正的後代,也是明朝唯一一支不是朱元璋後人的王室。
朱亨嘉為什麼最牛,因為他雖然不是朱元璋的後代,但他卻敢想敢幹,敢打朱元璋的旗號。
你以為朱棣搞出個洪武三十五年,把朱元璋從墳裏薅起來又幹了四年最炸裂?
不,朱亨嘉更炸裂,他直接把朱元璋薅起來又幹了247年,他改年號為洪武278年,直接不承認從朱允炆到朱由檢在內的所有皇帝。
當然,這麼“天才”的人自然也是不容於世的,於是他很快被隆武帝的人滅了!
此外,朱亨嘉有個很有名氣的兒子,出家當了和尚,別號石濤,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跟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明末四僧。
。您提供大神長平冀大風的視頻通古代:開局盤點十大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