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沒批準,而是好言相勸,慰留一番,同時準許魏忠賢的對食奉聖夫人客氏出宮到私人宅第居住。
同年9月4日,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請求辭職,朱由檢不允。
9月25日,魏忠賢上書請停止建立生祠,朱由檢批準,詔令以前的生祠保留,不再新修,誇魏忠賢不居功自傲。
還是同年9月,閹黨成員上書彈劾閹黨重要成員崔呈秀,讓崔呈秀非常不安,請求回家守孝,朱由檢批準。
崔呈秀走後,魏忠賢成為第二個被彈劾的對象,朝臣、士子紛紛上書彈劾,尤以貢生錢嘉征言辭最激烈,給魏忠賢列了十條滔天大罪。
魏忠賢嚇壞了,跑朱由檢麵前去大哭,朱由檢沒啥反應,可能還有點想笑,隻把彈劾他的奏章讓人誦讀給魏忠賢聽。
在這之後,魏忠賢就以身體不適為由,請求辭職,朱由檢順勢批準。
同年11月,朱由檢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正式下旨將魏忠賢的罪狀昭告於世,貶魏忠賢到鳳陽祖陵管理香火,客氏送到浣衣局收管。
魏忠賢出京了,人走還不忘裝叉,帶著大量隨從,招搖過市,威風不減。
於是朱由檢下令把魏忠賢逮捕回京,魏忠賢提前從心腹李朝欽那裏得到了消息,兩人痛飲一番後自縊而亡。
這就是朱由檢除掉魏忠賢的全過程,通體沒覺得朱由檢哪裏幹得有多聰明,給人的感受有且隻有一個——樹倒猢猻散!
朱由校這顆大樹倒了,依附他而存在的自然隻能跟著消亡,除非他們能找到新的依靠,但顯然,沒找到。
曾經勢大時得罪的人太多,一朝勢微,樂於踹一腳的人自然也是絡繹不絕。
魏忠賢死後,客氏被杖殺,崔呈秀自縊,隨後,朱由檢召回各地的鎮守太監,平反天啟朝東林黨的冤獄,毀去《三朝要典》,將魏忠賢及其同黨255人定為——逆黨!
魏忠賢和客氏被淩遲戮屍,其黨羽要麼被處死,要麼被削籍,要麼充軍,反正就一句話——撥亂反正!
毀了官員們頭上的懸空利劍,官員們自然是拍手叫好,也因此,朱由檢在當時的口碑非常好,個個誇他天縱英武!
除掉魏忠賢後,朱由檢兢兢業業幹工作,勤奮努力圖中興,試圖挽回明朝的衰落,實現中興偉業。
能誇嗎?自然能誇,誇他勤奮、誇他節儉,除了這倆優點……找不到了!
他很勤奮,每天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宮裏從來沒有宴飲、舞樂!
他不僅堅持常朝,而且除了盛暑嚴寒之外,都會去文華殿召見重臣,討論政事。
他從來不懈怠於批閱奏章,往往大半夜還在批閱,甚至淩晨三五點還在下達聖旨。
他的勤奮,可不僅僅是在明朝著稱,就是放眼曆朝曆代,他也算得上最勤快的那一類人。
但方式錯了,再勤奮好像也於事無補,比如對於奏章的錯誤,他跟朱元璋就是兩個極端。
朱元璋看奏章要求大臣們有事說事,盡量精簡,朱由檢不同,他喜歡勾畫錯別字,讓大臣們把字寫對。
這就很迷惑,你一個皇帝,不著眼大臣們的事務敘述,你去追究錯別字……吃太飽了嗎?
更絕的是,在幾位依附魏忠賢的內閣大臣黃立極、施鳳來等人相繼被彈劾去職後,朱由檢居然用抽簽的方式來挑選新的內閣大臣……
炸裂,實在炸裂,這跟傳說中朱元璋投奔義軍前找周德興卜卦有啥區別?主打一個聽天由命是吧?太六了!
這就暴露了崇禎,或者說封建朝代許多皇帝的致命缺點,不會看人、用人。
開國皇帝基本對於世間的規則,各處規章製度都有了解,也深入了解過民間疾苦,知道國家的需求,知道人心複雜。
亡國之君則是生於溫室,從小到大學的就是仁義道德,禮儀製度,對於人心複雜不清楚,對於百姓需要什麼不了解,這就是差別,這就是對比。
苦難不值得歌頌,但是忘記苦難,失去了對於窮困的想象,那是真的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