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八月,天啟皇帝朱由校無嗣駕崩,皇位由其弟弟朱由檢繼承,是為崇禎帝,也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
崇禎朱由檢,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本該是被人唾罵、嫌棄的人物,但朱由檢卻很反常,他非常受人同情,雖然罵他的也不少來著。
問題來了,這是為啥子?
答案就是態度問題?秦朝胡亥,十足的畜牲,這個不用多提,光一個指鹿為馬就夠他遺臭萬年了。
漢朝的劉協,傀儡一個,一輩子不是在做傀儡就是在去當傀儡的路上,晚年倒是過得挺舒心,但皇帝的實權是完全沒有的,不便討論。
晉朝……兩個晉都沒啥好說的,略過!
隋朝楊廣,能力有,但心太大,出身極度富貴的人顯然不能明白普通百姓要的是什麼,最後被民心埋葬了。
唐朝李曄,朱由檢跨時空的難兄難弟,兩人接受的攤子都差不多,結局的話,自己上吊總是比被人弄死好一點。
宋朝……北宋那倆在大東北定居,南宋那個年齡小,沒啥可講的。
元朝,元惠宗前期力圖複興,發現成不了就徹底擺爛,屬於是《我的前半生》人物。
清朝,最後的溥儀退位時隻有幾歲,沒啥好說的,當然,要是有人覺得偽滿洲可以算的話……那他絕對有病!
跟曆代亡國之君比較的話,崇禎道德比胡亥強,骨氣比宋朝那倆強,權力比劉協大,倒黴能跟李曄比,算是個綜合體。
罵他的人一般都是罵能力,畢竟騷操作確實多,無論是用袁崇煥、盧象升、洪承疇、楊嗣昌、孫傳庭時,他都有外行指揮內行的離譜操作。
誇他的則是主要集中在個人品德層麵,勤奮、節儉,幾乎年年007工作,沒有休息,沒有享受,龍袍都特麼是破的。
最後一點,則是因為骨氣,秦朝那個被趙高當狗玩,漢朝那個被軍閥們當木偶,晉朝、北宋的直接投降,隋朝、唐朝的被殺。
元朝的逃跑,算來算去,能讓人接受的也就是崇禎的,臨了一條白綾,愛咋咋地,爺走了,勿念!
朱由檢,生於1611年2月,字德約,明朝第十六任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孝純皇後劉氏,在位年號崇禎,俗稱崇禎帝。
萬曆三十八年十二月,朱由檢生於北京紫禁城慈慶宮,是當時的皇太子朱常洛的第五子。
他娘劉氏不受寵,朱由檢五歲那年,劉氏在受到朱常洛責罵後死去,朱由檢便由李選侍,西李撫養。
李選侍生下女兒後,無暇照顧他,於是他又被另一名李選侍,東李撫養。
爹不疼,娘也沒法愛,他跟他哥朱由校,實足的難兄難弟,從這也能理解朱由校那句吾弟當為堯舜是為啥了。
沒別的,就一個親人了,不對他好點真就是事實層麵的孤家寡人了。
萬曆四十三年,梃擊案爆發後,官員們認為是鄭貴妃在背後指使,朱翊鈞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於是帶著朱常洛一起召見大臣。
同時把朱由校、朱由楫、朱由檢一起帶上,讓群臣熟悉,以表明自己絕無易儲之意。
這是朱由檢第一次公開亮相,據說他當上皇帝後,每次召見群臣都要錦衣衛隨時準備拿人就是源於這次經曆……有點難繃!
萬曆四十八年,朱翊鈞、朱常洛相繼去世,哥哥朱由校即位。
朱由檢作為朱由校唯一在世的弟弟,於天啟二年9月22日被冊封為信王,封王卻不出閣,而是繼續住在紫禁城裏。
朱由檢喜歡讀書,少年老成,不苟言笑,常常靜心養神、正襟危坐,衣冠不整從不見人,對自身儀態要求很高。
明朝皇子出閣前沒有專門的師傅,導致朱由檢遇到不懂的字時,隻能自己查閱《洪武正韻》《海篇直音》及《韻小補》等書學習。
但同時,愛讀書的朱由檢卻又不是一個宅男,相反的是,他經常微服私訪,去市集購物,觀察民情,對物價非常清楚。
據說,朱由檢繼位後,不少負責采購的宦官跟他虛報物價,朱由檢卻從不上當,因為他清楚行情,一個雞蛋十兩的事就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