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惡人不會消亡(2 / 3)

隨後,後金軍進攻廣寧,深受王化貞信任的孫得功偷偷做了漢奸,準備把王化貞這個老領導賣給後金換功勞。

王化貞僥幸逃得一命,但廣寧城卻是丟了,連帶著城內的兵馬、糧草、百姓通通被孫得功打包送給了努爾哈赤。

王化貞逃命的半道上,遇到了前來支援的熊廷弼,經撫相見,王化貞低頭不語,熊廷弼則是大聲嘲笑。

【喲,這不是自言將兵六萬可平後金的王巡撫嗎?怎的如此狼狽?】

王化貞那個羞恥啊,連忙問熊廷弼有啥辦法,熊廷弼冷冷回到:晚了,沒有辦法了,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關內百姓遷入關內。

隨即,他讓王化貞領導他帶來的五千兵馬,他自己則是帶人燒毀關外所有糧草積蓄,然後兩人帶著關外百姓撤入關內。

廣寧慘敗的消息傳回,朝廷一片震驚,朱由校震怒,下令逮捕王化貞、熊廷弼兩人,兩人也由此罷官下獄論死。

熊廷弼是真死了,這位有能力但情商低到發指的人,同時得罪了東林黨、閹黨,也就是魏忠賢,所以天啟五年,熊廷弼被斬首,傳首九邊。

至於王化貞……下獄是下獄了,但他在天啟朝卻一直活得好好的,東林黨死命保他,若非朝廷還有一個閹黨,搞不好王化貞還能升官。

一直到崇禎朝,朱由檢上位後的第五年,王化貞才被處死。

這也就是許多人提起明末,那表情就一言難盡的原因,明末這個時間段,朝廷是亂的,黑白是顛倒的,是非是沒有的,好人是不長命的,有點骨氣的人都是要死的。

同時,無恥是可以富貴的,殘忍是可以發財的,投降是可以活命的,所謂良心丟了,得到的也就更多了!

廣寧失陷,遼東危急,朱由校急忙把自己的老師袁可立派了出去,任袁可立為右僉都禦史巡撫登萊讚理軍務,節製兩鎮兵馬。

同年八月,朱由校封皇五弟朱由檢為信王,崇禎帝從此刻起才算是冒了個頭。

朱由校、朱由檢的關係其實並不是一母同胞,他倆是同父異母,朱常洛的兒女有十來個,最終活下來的隻有二子三女,或許這就是兩人關係不錯的原因。

畢竟親兄弟就這麼一個,不照顧他照顧誰?

同年,朱由校下詔為張居正平反,錄用方孝孺遺嗣……這個就很迷,誅十族的說法傳了兩百年後,朱家自己人都信了,明熹宗實錄更是明確記載,這你讓朱棣上哪兒說理去?

沒奈何,朱棣你身體好,這黑鍋就一直背著吧。

為先朝冤屈的大臣平反,錄用其遺嗣,朱由校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如成化朱見深給於謙平反,嘉靖朱厚熜重新封賞開國功臣遺嗣,比如湯和的後代封靈壁侯,鄧愈的後代封定遠侯,熊廷弼後來被崇禎平反等等。

之所以這麼幹純粹是因為前麵的皇帝把皇家的信譽搞沒了,皇帝怕朝臣寒了心,於是搞這一出,而事實證明,他們比前麵的皇帝更坑。

說回正題,天啟三年,魏忠賢執掌東廠,有了東廠、錦衣衛、浙黨、齊黨等勢力的助力,魏忠賢的閹黨開始壓製東林黨。

所謂的眾正盈朝一去不複返了,東林的大臣們請做好準備,迎接你們的黑暗時代。

什麼《東林點將錄》,燒毀天下所有東林書院,酷刑折磨東林幾君子什麼的,都是魏忠賢的傑作。

附帶的還有孫承宗、袁可立的去職,同樣是黨派爭鬥的後果,甚至於是惡果。

什麼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那是扯談,一個朝代滅不滅從來不靠任何一個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朝代的維係隻能寄托在一個人身上,那這個朝代也沒啥存在價值了。

魏忠賢的存在從來不是啥定海神針,他的定位從來隻是皇帝的一把快刀,這刀斬的是朝廷裏勢大的黨派。

這刀並不是隻針對東林黨,而是針對朝廷裏任何勢大的黨派,是任何,核心就是皇帝要玩平衡。

從唐朝的牛李黨爭到明朝的東林、閹黨之爭,這些人爭鬥的核心其實一直都沒變,就是權力。

皇帝的認知也一直沒變,就是平衡,皇帝這種生物眼睛裏是沒有好人、壞人,忠臣、奸臣的分別的。

對於皇帝這個生物來說,世界上隻有兩種人,有用的人,沒用的人,有用的就是忠臣,沒用的就是奸臣。

比如胡惟庸、嚴嵩,和珅等等。

魏忠賢毫無疑問是個渣,但他對皇帝非常有用,所以朱由校一直用他。

反觀朱由檢,殺魏忠賢這步沒錯,畢竟哥哥用得順手的刀子,自己不一定用的順手,毀了很正常。

要命的是毀了舊刀不知道打造新刀,還同時廢了東廠、錦衣衛,於是乎,紫禁城裏隻坐了個自以為耳聰目明的瞎子、聾子。

假如把朱由校、朱由檢比做一個公司的繼承人,那麼,朱由校毫無疑問就是那個跟著長輩學過管理的人。

他當上公司一把手的初期,自然對公司裏的老人很信任,但這信任顯然也沒持續多久,因為他發現公司的財政一直在持續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