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也有爭議,具體是喜歡拿宋朝整體跟明朝對比,而不是拿皇帝,比如文化、經濟、科技、軍事(劃掉)對比。
元朝,好的,這個朝代一群木耳加脫脫,光認名字已經很難了,大家討論的熱情不是很高。
明朝,熱情再度爆發,不是被人拿著跟宋朝比,就是拿著跟清朝比,或者跟漢朝、唐朝比,尤以明清對比居多。
甚至於,在明朝之內,還有洪武、永樂哪個更厲害的爭議……
綜上,搞具體排名不可取,流量確實大,但是評論區天天開吵,這他喵的誰受得了。
要麼把差不多水平的放一起討論,對比他們的成果、政策、能力,不爭具體排名。
要麼,按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麵數據爭論哪個第一。
或者也可以按這個人對當世、後世的影響評分,不然按知名度,這就比較坑了!
畢竟要按知名度的話,三國曹劉孫,清朝康乾表示不服,作為曾經霸屏影視的人物,論知名度,哪個能跟他們比?
…………
說回隆慶朝,話說隆慶皇帝朱載坖,這個十分精力九分放在美女身上的皇帝,因為太過於縱情聲色,吃了太多催情藥,僅僅在位六年,身體就垮了!
民間因為他的好色行為,掀起一股拉郎配潮流,對朝堂的影響就更大了,大臣們看著皇帝一天比一天虛,臉色一天比一天蒼白,那個擔心啊!
尤其皇帝越來越虛,但三條腿還是控製不住朝後宮跑的時候,就更擔心了。
隆慶五年末,朱載坖患上色癆的消息,幾乎已經成為明朝官場半公開的秘密。
隆慶六年五月,朱載坖正式纏綿病榻,五月二十五日,朱載坖病危,傳閣臣高拱、張居正、高儀進乾清宮,領受顧命,輔佐年幼的太子朱翊鈞。
最後的最後,朱載坖握著高拱的手說:以天下累先生!隨即不省人事,次日駕崩於乾清宮,七月初三日,群臣為他上諡號曰莊皇帝,廟號穆宗。
朱載坖死後,高拱、張居正正式絕裂。
高拱可能還沉浸於過去的權勢中,明顯沒把張居正這個小老弟放在眼裏。
但是他不清楚的是,張居正此刻已經找好幫手,聯合了司禮監馮保,太子生母李氏一起。
於是高拱栽了,栽在一句話上麵!
朱載坖死後,太子朱翊鈞年不過十歲,高老頭就忍不住大舌頭說了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張居正聽說後,默默幫高老頭潤了潤色,改為——十歲小兒,如何做人主!
一句話下去,事情大發了,前麵一句可以理解為高老頭對太子能力的懷疑,後麵一句直接就是說朱翊鈞沒資格當皇帝了,這還了得。
加上京城適時傳出高拱企圖擁立藩王繼位的小道消息。
完犢子,高老頭徹底完犢子了,朱載坖的皇後陳氏、太子朱翊鈞、太子生母李氏一起臨朝,當眾問罪,馮保還跟著添火加柴。
若非朝堂上還有不少人願意幫他說話,可能高老頭最後的下場就是做第二個於謙。
但就算沒死,高老頭也隻能收拾包包回家養老了!
據說,數年後,時任內閣首輔,活太師張居正回鄉時還專程去高拱家裏拜訪,兩人見麵那是相擁而泣,感懷不已。
等老張一走,高老頭立刻掏出自己的小本本,瘋狂給張居正記述(添加)黑料。
張居正死後,這本黑料合集也是適時的出現在北京城,成為萬曆皇帝朱翊鈞清算張居正的巧妙借口。
相愛相殺,倆都不是啥好人,但又不得不承認,兩人都是好首輔,借用談遷的評價——不失為社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