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六月,瓦剌部襲擾邊塞,七月,入寇萬全右衛,總兵官白爵在宣平迎擊,將其擊敗。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十幾個宮女以楊金英為首,決心要勒死老道士……奈何不會打結,於是沒成功。
史稱——壬寅宮變!事後,朱厚熜便搬到西苑的萬壽宮,不敢住在紫禁城的寢宮裏。
當然,也有人對十三宮女刺嘉靖一事抱有陰謀論,認為這是皇權與文官集團的爭鬥、交鋒……不清楚,不發言,OK!
嘉靖二十二年,蒙古俺答汗率軍入寇邊疆,不是一次兩次,是六七八九次,不知道的還以為他來旅遊來了。
也是因為俺答入寇頻繁,才讓老道士想起自己的大將軍堂兄,雖然大將軍有點嘻嘻哈哈不著調,但打仗是真的硬啊!
至於俺答為啥要連連入寇,搶物資唄,還能是啥?草原上從元朝開始,或者說從宋朝南遷,草原民族入住中原後,就迷上了中原的茶葉等物資,已經離不開了。
也先、達延汗、俺答這些人之所以孜孜不倦的入侵明朝,一個是想中興蒙古,二是想……跟明朝做生意。
畢竟打仗這種事情危險係數太高,指不定哪天就跟陳友諒一樣被冷箭幹掉了,相比之下,還是做生意安全。
奈何,不管是朱祁鎮、朱厚照還是朱厚熜,就是不願意跟他們做生意,於是乎,蒙古騎兵常年跟明朝打得火熱。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為了武力逼迫老道士答應互市,俺答率軍進犯大同,總兵官張達和副總兵林椿皆戰死。
相鄰的宣大總兵仇鸞惶懼無策,這草包幹脆以重金賄賂俺答,讓他去其他地方搶掠。
於是,八月,俺答移兵東去,八月十四日,入古北口,殺掠懷柔﹑順義吏民無數,明軍一觸即潰,俺答長驅入內地,營於潞河東二十裏之孤山、汝口等處,京師戒嚴。
老道士急召兵民及四方應舉武生守城,並飛檄召諸鎮兵勤王。
蒙古兵在城外肆意搶掠,連著禍禍了京城郊外八天,搶夠了東西,又得到明朝通貢的允諾後,終於從古北口退去,史稱——庚戌之變!
當時明朝的內閣首輔叫嚴嵩、皇帝叫朱厚熜,別管其他事怎麼滴,就一個庚戌之變,他倆的名聲就不可能好。
畢竟操作太坑了,好好的京城讓人圍了,咋看都不是一件光榮的事,也就是明朝沒亡在嘉靖手裏,他也沒被俺答捉去草原放羊。
不然,繼西晉那倆皇帝、宋朝吉祥三寶、土木堡戰神外,還得加上他一個皇帝俘虜。
嘉靖三十四年,來自倭國的53隻倭寇從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洗劫浙、皖、蘇三省,攻掠蕪湖、太平等州縣二十餘處,直逼留都南京城下。
據說,這些倭狗橫行80多天,殺傷官兵四五千人。
於是東南抗倭戰爭開始了,張經、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盧鏜、徐渭等抗倭名人開始一一登場。
嘉靖四十年,戚繼光率戚家軍等在台州九戰九捷,殲入寇台州之敵。
此後,俞龍戚虎聯合,基本肅清福建、浙江倭寇。
嘉靖四十四年,戚繼光與俞大猷二軍配合,擊滅盤踞在廣東、南澳的倭寇,東南沿海的倭寇最後蕩平。
另外,嘉靖四十四年,老道士頒布實行《宗藩條例》,限製諸王宗藩的請封活動,另一方麵減少親王的祿米,規定了數十條具體條款。
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宗室貴族勢力的膨脹,略微減輕了朝廷的財政負擔,畢竟宗室人口發展到嘉靖朝已經有3萬多人了。
明朝宗室世代承襲,隻享受優厚的待遇,但卻無所事事,成為由朝廷供養的一群寄生階層。
隨著時間的推移,宗室人數不斷擴大,朝廷的負擔也就日益加重。
麵對嚴重的宗藩問題,朱厚熜采取一係列措施,予以緩解了一下。
沒錯,就是緩解,畢竟宗室隻是其一,大頭還是土地兼並問題,士大夫、外戚、勳貴、皇室,哪個沒有占點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