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威武大將軍下線(2 / 3)

調邊軍入京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平叛,平定正德五年十月開始的劉六、劉七農民起義。

老實說,這次起義非常玄乎,作為所謂弘治中興後的繼任之君,朱厚照登基不過四五年,居然就在京城附近鬧起了農民大起義。

且這幫人兵馬沒多少,也沒根據地,偏偏就能轉戰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江蘇數省,幾千裏的廣大地區。

朱厚照派人出去平叛,結果這幫人領著京軍跟著起義軍屁股後麵轉,就是不敢跟人正麵對打。

坐視起義軍轉向南方……目標也很明確,燒了劉瑾同黨焦芳的家。

朱厚照很生氣,於是不惜打破祖製也要調遣邊軍入內地平叛,最終設立東西官廳。

這次起義對什麼人最有利?一是官員、二是百姓!

農民起義最後讓百姓受益這很正常,但為什麼官員也會受益呢?

前文提過,立皇帝劉瑾裁撤了地方巡撫這一官職。

而巡撫這個官職最初設立的初衷就是讓中央官員統領地方三司使,處理民變這類大事的,巡撫擁有轄區內的財政、司法、調兵權,堪稱地方土皇帝。

那麼好了,你劉瑾把巡撫裁撤了,導致地方出了民變後無人能夠鎮壓,誰的問題?肯定是劉瑾的問題。

官員們自然就有話說,祖製是不能變的,一變是要出大問題的,聽話,咱把巡撫重新安排一下。

朱厚照:……

至於百姓受益,確實受益了,因為鬧了這麼大一場起義,朝廷不得不下令免除河北、山東、河南、湖北等地,凡起義軍到過的地方的賦稅。

至於這錢誰出?當然是皇帝了,誰不知道皇帝從劉瑾家中抄出來無數金銀珠寶,這錢自然是皇帝出啊,天下都是他們家的,他不出誰出?

最絕的是,朱厚照死後,楊廷和執政,按劉瑾的思路,裁撤官職、清查土地,搞了個新政。

就是裁撤、清查的對象稍微換了一下,劉瑾裁的是官,楊廷和裁的是太監,劉瑾查的是軍屯,楊廷和查的是皇莊、官田。

當然,話說回來,不管查的是啥,受損的無非是皇帝、大臣之一,受益的卻是百姓,所以……無所謂了!

你管他皇帝、大臣哪個爭權贏了,百姓能得利就行了唄!

扯遠了,說回朱厚照。

自從劉六、劉七起義後,朱厚照之前讓劉瑾幹的那些事兒基本廢了一大半,連填補的國庫也因為起義再次見底。

於是乎,朱厚照表示不跟大臣們玩了,帶上錢寧、江彬等人就往邊境跑,跑到宣府修了座鎮國府……好吧,不是鎮國公府。

他給自己改名朱壽,又用皇帝的身份封朱壽為總兵官、鎮國公,讓兵部給他存檔,讓戶部給他發餉,操作屬實六得飛起。

鎮國府修好後,朱厚照下令把豹房的東西往鎮國府運,同時,把那些義子通通往鎮國府遷,還下令大臣們一律不能來鎮國府……除了奏章,這個必須一件不落的送到鎮國府來。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小王子(達延汗)領著韃靼騎兵入寇邊關。

據說,達延汗彼時已經一統蒙古草原,實現了中興,領著統一的蒙古騎兵南下,準備光複大元江山。

朱厚照聽說後是大為興奮,火速回京做著親征準備,把銀子往宣府拉,武將往宣府送,糧草、軍械也做足了準備。

朱厚照:……曾祖父(朱祁鎮)您在天有靈看好了……我來教你怎麼打仗!๑乛v乛๑

朱祁鎮:……⊙︿⊙

朱厚照很想禦駕親征,連準備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奈何彼時土木堡之變過去不到七十年,大臣們一聽親征兩字就炸毛。

於是朝堂上又進行了一番爭論、扯皮,最後當然是朱厚照扯贏了,就是手段有點賴皮,他是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去的,同時要求大臣們一律不準隨行。

朱祁鎮:……你小子影射誰呢?

張輔:……

朱勇:……

曹鼐:……

鄺埜:……

您說呢?陛下~!

朱祁鎮:……

應州之戰就此開打,據說朱厚照一開始並沒有露麵,反倒是利用情報優勢把達延汗的兵馬全部引到一處,然後讓幾大軍鎮的兵力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