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弘治帝朱祐樘,這個皇帝據說一直體弱多病,而身體的虛弱並沒有擋住他的勤奮。

朱祐樘非常勤政,不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開了午朝,使得大臣們有更多的機會協助皇帝辦理政務。

同時,他重開了經筵侍講,向群臣谘詢治國之道。

他還開辟了文華殿議政,其作用是在早朝與午朝之餘的時間,與內閣共同切磋治國之道,商議政事。

朱祐樘提倡直言進諫,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女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

他的勤政得到了回報,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製官宦,勤於政務,倡導節約,與民休息……

是明朝曆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被曆代史學家稱之為——弘治中興!

當然,以上這些勤政、吏治清明什麼的,都屬於弘治朝前期,到後期就不是這樣了。

因為身體不好的原因,晚年的朱祐樘一直寄希望於佛道之術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況。

靡費千萬的齋醮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就不說宦官李廣啥的,那家夥對於朝政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 。

重要的還是齋醮這件事,朱祐樘到處搞齋醮,花費銀錢千萬計,以致於從成化朝到弘治朝前期的積蓄基本讓他折騰了個幹淨。

朱見深死的時候好歹還留了京通倉,倉內存糧千萬石,至於朱祐樘,他死後,他兒子朱厚照可是連給他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前明後昏……好吧,也有人覺得朱祐樘其實前期也不明,因為他下詔廢除了官員貪汙要殺頭的律令。

雖然其實從洪武朝以後,官員貪汙這事就已經被皇帝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主動廢除的確實就是他。

所以,不少人覺得,他之所以能被捧這麼高,完全是因為把文人們整舒服了,畢竟這麼為他們著想的皇帝,屈指可數。

有句話叫:自三代以後,可稱賢君者,唯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朝孝宗皇帝!

漢文帝多數人是認可的,至於宋仁宗趙禎、明孝宗朱祐樘……

不少人的反應是:你倆拿啥跟漢文帝比,拿頭嗎?

宋仁宗增加歲幣,慶曆和議,新政虎頭蛇尾。

你明孝宗,靡費千萬治齋醮,邊關任人劫掠,哈密衛還死活守不住,你倆拿頭跟漢文帝比?

你說朱祐樘體恤民生,善待百姓,常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問題是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景泰、成化,甚至就是戰神,都經常幹這事啊!

甚至於,朱見深對於賦稅減免的大方程度,還遠超明朝任何一個皇帝,連朱元璋都比不過朱見深大方。

你說朱祐樘禁止宗室、勳戚侵奪百姓利益?不說別的,戰神都幹得比這好,戰神可是直接拿自己親娘的娘家人開刀的。

你說朱祐樘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繁榮經濟。

首先,興修水利這事兒,洪武、永樂表示不服,一個31年間修了4萬多處水渠,一個疏浚大運河,你朱祐樘沒得比。

其次,經濟繁榮這一點,如果是指民間經濟繁榮,那隆慶皇帝朱載坖表示不服,論這個,整個明朝誰有他的時代經濟繁榮?

若論朝廷的經濟……你朱祐樘留下的空國庫怎麼好意思拿出來說話?

再說治理黃河這一點,弘治二年,黃河決口,蘇鬆魚米之鄉,一度成為了魚的故鄉!

是的,朱祐樘派人治河,讓水中澤國再次成為魚米之鄉,但細究弘治朝治水的法子你就會發現,他們在抄奪門小分隊成員——徐有貞的作業。

是的,徐有貞雖說不當人,但這家夥的能力卻值得肯定,景泰朝,他之所以能在建議南遷後還能回歸朝堂,當上高官,靠的就是優秀的治水能力。

不然,光改一個名字,朱祁鈺不至於這麼傻發現不了,於謙也不可能沒有動作,概因這家夥雖然無的,但卻真的有才。

不說徐有貞,就算是秦檜、吳三桂、多爾袞這些貨色,縱然他們很惡心,但他們的能力,確實不用懷疑。

因為無能的人,是做不成大好事,也做不了大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