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23年8月,明憲宗朱見深去世,皇太子朱祐樘於9月初6日繼位,改次年為弘治元年,正式開始弘治朝。
弘治朝一十八年,號稱弘治中興,經濟穩定增長,人口穩定增長,朝野上下也沒發生什麼大事,甚至於就連自然災害,在弘治朝都很少。
突出一種天選之子的感覺,就仿佛這個皇帝就該他來做,也是因為弘治中興,朱祐樘在曆代史學家口中的名聲大得嚇人。
甚至於有人說,他是明朝最完美的一個皇帝。
紅到極致就是黑,近年來,隨著喜歡曆史的人越來越多,愛看曆史原文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朱祐樘的黑料開始被源源不斷的扒出來。
比如他的幼年經曆,什麼太監、宮女自費養育他,什麼張敏吞金自殺,隻為了昭告他的身份……假!
太假了,簡直把萬貴妃、朱見深、汪直這些人的智商踩了個稀碎。
再比如節儉這件事,廣為流傳的就是朱祐樘極為節儉,主動削減宮中用度,主動節流,為天下人做表率。
然而,有人扒出了史書原文,說朱祐樘大興齋醮,崇佛尊道,花費在佛道事上的金銀,高達數千萬。
以致於他死後,正德皇帝朱厚照給他辦葬禮都拿不出什麼錢,於是葬禮辦得非常寒酸。
再比如他和張皇後的愛情故事,純愛典範是吧?
……沒人扒出過朱祐樘有過其他女人,爭議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媳婦不行,更準確的說是,弘治朝的外戚不行。
能力不行無所謂,反正明朝的皇後娘家人基本就是給爵位,不給實權,國家養著你,但你不能有搞事的權力。
從馬皇後、徐皇後,甚至是最後的周皇後,都是這樣,張皇後家自然也是這樣。
區別在於,其她皇後的娘家人那是真的不作,就是開開心心拿俸祿,安安心心過日子。
而張皇後的娘家……作,往死裏作!
要麼是在地方上為非作歹,占些民田,掠奪民財,欺男霸女,要麼是直接進宮,調戲宮女、拿皇帝的帽子戴著玩。
據說,宮內一個太監看到張皇後的倆兄弟拿皇帝的帽子戴著玩後,當場氣得要拿錘子砸死這倆鱉孫。
奈何,他倆有超級護身符張皇後,張皇後又背靠天下最有權勢的男人。
於是,最後的結果是,太監倒黴,忠心護主,最後讓主坑死了……該怎麼說你啊!
再比如承平治世的弘治年間,蒙古小王子基本年年來劫掠邊疆,不是甘肅死了人就是大同被攻打。
明朝就像個傻子一樣的,被小王子哄著到處跑。
也有例外,如弘治十年,小王子再次犯邊,朱祐樘見狀找了個老人來對付他,名字叫王越。
知道威寧海之戰的應該清楚小王子,或者說達延汗跟王越的深仇大恨。
威寧海一戰,王越、汪直領著騎兵,頂風冒雪奇襲韃靼營帳,整得年少的達延汗孤身逃走。
這個仇他記得很清楚,於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他可不管王越此時72歲高齡,他隻知道他要弄死王越,洗刷恥辱!
最後當然沒成,作為王陽明的偶像,明朝文官封爵的“三王”之一,名將王越豈是浪得虛名?
達延汗再次栽了個跟頭,明明仇人就在城內,自己跟他就隔了一堵牆,但就是進不去。
損兵折將沒關係,隻要能進去就行,可惜,就這麼一個“小願望”,王越也毫不猶豫的給他打了個稀碎。
弘治十一年,七十三歲高齡的王越還打了一場“賀蘭山大捷”,再次出塞打擊蒙古。
就是戰績數字少得可憐,斬首隻有42級,馬和駱駝200多隻,牛羊、兵器、儀仗物品比較多,有個幾千。
然後,王越病逝了,達延汗沒人能製了,繼續有事沒事搶掠邊關,朝中沒人能出塞跟他打,於是有了九邊軍鎮。
正德皇帝朱厚照為什麼要親自去邊關打仗,除了他本身好戰之外,也跟達延汗多次搶掠,已經成為明朝的大患有關。
最後,關於弘治中興,也有不少人提出異議,認為這個時代就不該叫弘治中興,而是成弘中興。
意指成化、弘治兩朝經濟、民生的總體狀況,兩朝一起,才算得上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