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群臣出力,武將效死,應該怎麼做呢?答案是平反。
給於謙平反、給朱祁鈺平反,給範廣、郭登、王文平反,不管是因為道理還是政治考量,朱見深都得為他們平反。
因為這些人並非罪大惡極,而僅僅是因為立場不屬於朱祁鎮這一邊,於是就沒了,太扯了!
於謙,複官賜祭,其子於冕被召回恢複官職。
範廣,恢複官爵,其子範升繼承世襲武官職位。
郭登,這位幸運,成化年間還沒死,朱見深即位後給他恢複爵位,授職甘肅總兵官。
入朝掌中軍都督府事、提督神機營、十二團營,成化八年,郭登去世,追贈定襄侯,諡號忠武!苦盡甘來,可喜可賀!
王文,複官賜祭,其子王宗彝召回故鄉,錄其一孫入國子監。
至於朱祁鈺,朱祁鎮噶了,朱見深即位後,一些大臣便開始為朱祁鈺鳴不平。
他們認為朱祁鈺受命於危難之時,削平惑亂,使百姓安居樂業,功勳卓著,卻被加了個惡諡,這很不公平。
甚至有人公開責問,當時如果不是朱祁鈺即位,瓦剌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朱見深雖然曾經被朱祁鈺廢了太子位,但他對這位叔叔的功績還是相當了解的,幹不出跟他那蠢爹一樣睜眼說瞎話的事。
於是,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朱見深下詔恢複朱祁鈺帝號,定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同時下令按帝陵的規格修飾陵寢。
當然了,因為身份問題,他雖然承認朱祁鈺的功績,卻沒有給朱祁鈺完全平反,諡號也僅僅給了五個字,其他皇帝可都是十七個字諡號。
諡號給了,但沒有加廟號,顯然,朱祁鈺還是沒資格入太廟受香火,完全一個局外人 。
同時,他的陵寢雖然被按照帝王規格修建,但也還是非常寒酸,突出一個小,還是嘉靖朝,那個愛修仙的老道士覺得朱祁鈺跟他一樣都是藩王繼統,出於同情,於是給他擴大了規格。
至於廟號,那已經是南明的事情了,弘光帝朱由崧給他追加廟號為代宗!同時追加諡號達到十七個字!
朱祁鎮說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
孫太後說朱祁鈺敗壞綱常,變亂舊製,酗酒淫亂,信任奸人,毀壞奉先殿,建宮殿讓妖妓居住。
濫加賞賜、花費無度,橫征暴斂、國庫空虛,海內困窮……好家夥,確定不是描述你兒子的話?
對於蠢爹和祖母的用辭,朱見深都看不下去了,明旨下詔說: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
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
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
朕敦念親親,用成先誌,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
拔擢賢才,延攬群策;收既潰之士卒,卻深入之軍鋒。
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嚴戰守之師,再遣奉迎之使。
卒致也先悔過,先帝回鑾;尊養之禮有加,讒間之言罔入。
始終八載,全護兩宮;仁恩覃被於寰區,威武奮揚於海宇。
當然了,叔叔是要平反的,用辭是要讚揚的,至於奪門之變的過錯,那是奸臣貪功,跟我爹可沒啥關係。
他也是冤枉的,他受騙了,他後悔了,他也知道叔叔是冤枉的……為戰神找補這件事,朱見深是真的盡力了,奈何,戰神自己不爭氣,身上的閃光點實在少得可憐。
呐,一場兵變,朱祁鎮沒遭啥大罪,攤子由弟弟收拾!
一場政變,朱祁鎮挺樂嗬,攤子全由兒子收拾。
要論誰是明朝最幸運的皇帝,首選就是朱祁鎮,出身好,家底厚,出了事有弟弟、兒子兜底。
父母慈愛,老婆愛他,兒子有出息,在乎的人除了王振以外全部善終。
唯一有汙點的名聲,後世還有人幫忙洗……什麼叫幸運啊?哪個是無道有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