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不單是後來再沒有人向鄭和一樣有才,同時也是因為明朝又禁海了……禁止民間船隻出海,官方的可以,等同於壟斷。

當然,壟斷是不可能的,甚至於發展到後來,官方沒船出去了,反而是民間船隊橫行海上。

有名的比如王直、徐海、鄭芝龍等等超級海盜領袖。

然後是吏治,宣德時期,因為靖難那幫勳貴還沒死絕,永樂朝那幫人才也多半還在,因而,人才濟濟!

比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號稱明朝最強的一屆內閣。

還有蹇義,能謀善斷!夏原吉,精通民生事務,據說是朱棣的錢袋子,王驥,明朝文官封爵的“三王”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王越、王陽明。

武將有英國公張輔,蔣貴、楊洪、郭登、薛祿等悍將。

地方上有像於謙,於少保自不用多說,文武全才,大佬一位。

周忱,平米法創造者,為朱棣抹平了遷都帶來的惡劣影響。

況鍾,精通庶務的人才,官員怕他,百姓愛他,也是明朝第一個受到皇帝尊崇的知府,最終累死在任上,百姓稱之為“況青天”!

吏治清明,人才濟濟……這不是後來天啟朝初期東林黨群立朝堂所謂的“眾正盈朝”而是真的群星璀璨。

百姓在安居樂業,社會經濟在高速發展,文治大興,天災人禍也少,除了武備漸漸廢弛外,沒啥太大毛病。

至於武備這塊,朱瞻基其實也算是重武,畢竟是他爺爺親手帶出來的人物,可惜,他沒有朱元璋、朱棣的魄力,對於軍中的毒瘤下不了狠手整治。

著名的比如宣德三年,朱瞻基率軍巡視邊關,恰巧遇到兀良哈部南下劫掠……於是朱瞻基興奮了。

不想打歸不想打,送上門的功勞還能讓它飛了?

因此親率三千精騎出喜峰口,於寬河大破兀良哈部,朱瞻基親自射死三人,兀良哈部望見黃龍旂,下馬請降,明軍斬其首領。班師回朝。

朱瞻基:朕也是武德充沛的好吧!

雍正:啊?哦,你兒子不行!

朱瞻基:……

除了宣德三年的巡邊經曆外,宣德五年、宣德九年,朱瞻基同樣親自率軍到達邊關巡視。

草原局勢的變化,邊關軍戶田地的減少,軍戶的逃亡等等問題他也一定知道,他管了,卻僅僅在於口頭訓斥,沒有狠手整治,自此,邊軍敗壞。

曾經跟隨洪武、永樂南征北戰,攆得草原騎兵嗷嗷亂竄的虎狼再沒有了,留下的隻有一群病虎、病狼,到後來甚至退化成了病犬……忍不住歎口氣,多冤呐!

宣德十年正月(1435),朱瞻基病重,連上朝的體力都沒了,於是連忙令群臣在文華殿拜謁皇太子朱祁鎮。

同月,朱瞻基崩於乾清宮,終年38歲,廟號宣宗,或可稱明章帝!

臨終遺詔,由皇太子朱祁鎮繼皇帝位,因其年幼,因此朝廷大小事務由皇太後張氏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