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瑩玉、方國珍、劉福通、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明玉珍、陳友定、張良弼、李思齊、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擴廓帖木兒、左君弼等等……

【叮!元末副本開啟,一大波反王即將抵達戰場,請做好準備!】

元惠宗:……殺了我吧,臣妾做不到啊!

最後怎麼滴,北方在亂,孛羅帖木兒、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良弼在打架,人腦子打成了狗腦子。

南方也在打架,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方國珍、陳友定,打得比北方還熱鬧。

皇室內部也在打,太子想踹了老爹自己當皇帝,皇後想幫兒子做掉丈夫,皇帝想保持權位,於是……

整個天下徹底亂成了麻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的就是哪方先解決問題。

結果無疑問,南方選手朱元璋奪冠,於是元惠宗收拾行李,帶著老婆兒子回草原了。

嬴政:……真熱鬧!

劉邦: 比秦末還熱鬧!

司馬炎:比漢末……好吧,不如漢末熱鬧。

楊堅:不如五胡亂華熱鬧!

李淵:同意!

趙匡胤:沒五代熱鬧!

妥懽帖睦爾:看熱鬧不嫌事大是吧?

言歸正傳!

理一理元末亂局。

首先出場的是權臣燕帖木兒,這位是真的秀,傳言中娶皇後,娶公主的就是這位主,還一娶就是30多個公主。

至於皇後,是他老主子泰定帝的皇後,當然,他老主子皇後有點多,也不清楚是哪個。

燕帖木兒是元武宗的近臣,武宗死後仁宗繼位,作為武宗近臣他自然沒好果子吃,沒死算是運氣爆棚。

仁宗死後,英宗繼位,他繼續裝孫子,英宗死,泰定帝執政,他終於雄起,任僉書樞密院事,執掌泰定帝宿衛。

泰定帝死後,他發動兵變,支持文宗繼位,並於隨後參與毒殺明宗,由此,權勢達到巔峰,娶了泰定帝的皇後,並數十個宗室公主,窮奢極欲,最後縱欲過度,嗝屁了……為啥感覺比善終還善終?

第二位,伯顏,注意,這個伯顏並非忽必烈時期的伯顏,首先,伯顏不可能活這麼久,其次,這個伯顏可沒忽必烈時期伯顏的能力。

伯顏,蒙古族,元武宗時,任吏部尚書、禦史中丞、尚書平章政事。

武宗死後,伯顏的日子也不好過,被貶地方為官,無緣中樞權位。

1328年,泰定帝死後,伯顏與燕帖木兒共同發動政變,擁立元文宗圖帖睦爾。

伯顏因為擁立之功,任禦史大夫、中書左丞相、知樞密院事等職,進爵浚寧王。

元惠宗即位後,伯顏再次因為擁立之功,任中書右丞相,總領蒙古、欽察、斡羅思諸衛親軍都指揮使等職,加太師銜、進爵秦王。

1335年,時任中書左丞相唐其勢跟他弟弟塔剌海,密謀準備幹掉伯顏,自己做權臣,然後沒玩過伯顏,讓人反殺了。

經此一事,伯顏權勢大增,自任大丞相,獨霸朝堂,無法無天,染指兵權,盡收諸衛精兵,任意使用府庫錢帛。

同時,羅織罪名,殺郯王徹徹都、高昌王帖木兒不花等人。

養精兵、打擊政敵,這都是權臣常規操作,算不得什麼,最絕的是,這家夥居然敢隨意出入太皇太後宮中,據說還躺龍床上了……這個是真的絕。

燕帖木兒都沒他大膽……好吧,兩人半斤八兩,都對元朝皇室女人有很大興趣。

另外,他還準備殺盡漢人張、王、劉、李、趙五姓人口。

他廢除科舉,規定漢人、南人不準持有兵器,連鐵叉都不能有,防止漢人、南人造反。

同時還規定漢人、南人不能學習蒙古、色目文字……功臣啊,漢文化的保留得記你一大功。

另外,規定漢人、南人不能做中央官員,至於已有的,踢出去,此為民族壓迫。

這人對漢人非常不友好,當然,對元惠宗更不友好。

於是,1340年2月,元惠宗與伯顏養子、禦史大夫脫脫等人合謀,奪了伯顏兵權,將他貶為河南行省左丞相。

同年3月,又將伯顏遷到南恩州陽春縣安置,伯顏死於遷移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