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元朝寬仁……寬字是可以認的,底下的地主、士紳都養成什麼樣了,那是隨意生殺佃戶……不,應該叫農奴。

那是隨意兼並土地,反正就是找個理由,比如增加一下土地畝數,多收農民稅賦,多攤派點徭役,把人搞死,田地不就到手了。

要是上麵追查……花點小錢,區區一條人命而已啦,也就跟毛驢一個價位,多數時候連狗都不如,地主老爺們哪有心思理會?

至於仁……確實仁啊,眼看著人口越來越多,大地不堪重負,負責的皇帝直接幫忙清理,為的就是幫大地減輕負擔,能不仁嗎?

比如說忽必烈窮兵黷武,征倭國兩次報廢的士卒。

比如元成宗征討八百媳婦國,枉死的數十萬百姓。

比如元武宗營建中都……這個算了,給他老娘修佛寺死的人多點,營建中都起碼還有點意義。

比如元仁宗清查田畝,清出一個蔡五九,清出無數百姓家破人亡。

忽必烈:……

愛育黎拔力八達:……

還是說回科舉吧,這個元仁宗一輩子最大的功績。

愛育黎拔力八達這次科舉,是元朝第一次科舉,這一次科舉首次奠定了理學,也就是朱熹的《四書》、《五經》作為科舉標準。

往後的明、清兩朝基本沿襲了這個標準,且越來越嚴格。

同時,因為元朝的民族特殊性,也就是四等人製,於是,元仁宗規定,四等人每等予以75個科舉名額,鄉試300人這個數字就是這麼來的。

這製度是不是看著挺公平?但仔細想想人口基數,蒙古人、色目人才有多少?漢人、南人又有多少?什麼傾向不言自明。

同時,蒙古、色目人參加的科舉右榜,題目還比漢人、南人的科舉簡單,為啥呢?為了公平!

另外,殿試之所以隻錄取50多人,原因就是元仁宗還得考慮貴族的世襲特權,畢竟你要是每次錄個幾百人,沒幾年官位就滿了,貴族子弟想當官怎麼辦?讓漢人、南人讓位?

真當漢人地主、士紳是泥捏的啊,抽刀子捅你一下,你都不知道為啥!

除科舉、清查田畝外,愛育黎拔力八達另一要事就是完善元朝法令,沒錯,就是法令,開國幾十年了,還沒有一個通行全國的法令。

為啥嘞?

還是因為貴族特權,畢竟法令一完善,這個有限製,那個不能幹,想隨便搶個女人,隨便殺個人助興,都有限製,這讓貴族老爺們怎麼同意?

這是純純不給活路啊!

作為貴族怎麼能跟那幫泥腿子一樣呢?貴族殺人一定是刁民的問題,怎麼能怪貴族老爺呢?

拋開事實不談,難道泥腿子就沒有錯嗎?

退一萬步來說,貴族老爺們為大元立過功,為大元流過血,隻是殺個人而已,怎!麼!啦!

當然,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阻力,但愛育黎拔力八達最終還是完善了法令……姑且算完善。

雖然,貴族特權依舊保留,雖然這法令更多是針對底層百姓……好吧,他還是完成了,取名《大元通製》正式通行全國。

一句話,有總比沒有好,就像是國家政體,有,就算再怎麼差,也比亂世好。

統一的王朝有剝削,那是必然,但混亂的亂世……沒準趕個路就讓人砍了。

人砍你或許也不因為啥,可能是你的同伴女性長的漂亮,他想要,可能……心情不好,所以殺你發泄一下。

這你上哪說理去?

所以,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特權,有這樣那樣的阻力,孛兒隻斤.愛育黎拔力八達,重開科舉、完善法典,依舊算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當然,僅僅限於皇帝這個群體。

這個群體是不可能出聖人的,好人都難出,所以,把皇帝當聖人,想按聖人的標準要求他們的……睡吧孩子,夢裏啥都有!

比如秦皇、漢祖、漢武……隋文、唐宗、宋祖、元祖、明祖、清世宗,你可以說他們是好皇帝,至於好人……下輩子隨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