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酒後,趙光義走了,趙匡胤回屋睡覺,然後真走了!於是,當人們發現趙匡胤的時候,他已經涼透了。
據說,彼時趙匡胤的皇後宋氏是派太監王繼恩出宮找趙德芳,也就是趙匡胤的小兒子入宮繼位的,結果太監不聽命令,轉頭把趙光義拉來了,於是,兄終弟及成功。
兄終弟及,別說後世人,就是當時的人聽說後第一感覺也是不信,不是,老趙有病吧,不說次子趙德昭,就是小兒子趙德芳也17歲了,幹嘛不傳兒子傳弟弟?
當趙光義入宮後,宋皇後就徹底熄了爭位的心,轉而稱呼趙光義為官家,請他保住自己和兒子趙德芳的小命。(非親生兒子)
趙光義的回答是什麼呢?
是:共保富貴,勿憂也!
或許正是因為趙匡胤死後,宋皇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派人去叫兒子,而不是叫他,所以當宋皇後死後,該有的哀榮並沒有得到,也因此,趙光義被很多人認為薄情寡義。
公元976年10月21日,趙光義於哥哥趙匡胤靈前即位,據說是奉了遺詔……啊這,咱也不知道一個暴死的人是從哪出的遺詔。
但不論如何,趙光義登基了,並在這同年改元太平興國……知道改元規矩的朋友應該明白,新皇帝在登基當年就改先帝規矩是種什麼行為,那是無禮。
可讓人震驚的是朝野上下幾乎沒有反對聲。
更牛的是,軍中也沒有反對聲。
很多人因此認為趙匡胤確實有傳位趙光義的準備,不然為毛一個反對的人都沒有。
但也有人認為,實在是趙光義的權謀手段太過高明,通過一係列手段讓所有人老實閉嘴。
比如下手的時間,剛好是大軍出征北漢,開封兵力空虛的時候。
比如趙匡胤的兩個兒子當時全在開封,就算趙匡胤那些舊部有啥其他想法,他們也沒有借口生事。
再比如登基之初就大封文武,那真的是個個加官,人人有份,一個是現成的好處,一個是有很大危險性的好處,換你你怎麼選?
再就是對於先帝的妻兒,宋皇後封開寶皇後。
趙德昭封武功郡王、加永興軍節度使、京兆尹兼侍中,位居宰相之上。
趙德芳升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弟弟趙廷美,封齊王,升任開封尹兼中書令,位居宰相之上。
同時,趙廷美的兒女,以及趙德昭、趙德芳,跟趙光義的兒女享受同等級待遇,一律並稱為皇子、皇女。
權謀大師,真心厲害,文武百官個個受賞,皇室嫡係人人加封,哪個還敢有怨言,哪個還能借機生事。
人家要遺詔有遺詔,要能力有能力,要心胸有心胸,你憑什麼不服?
除非你能看到幾年後,看到趙德昭、趙德芳英年早逝,看到趙廷美遭貶,鬱鬱而終,看到宋皇後死後哀榮被削。
看到文人迅速做大,看到崇文抑武局勢形成,看到武將再無出頭之日,不然你反他幹嘛?嫌命長?
(別罵我啊,趙光義上位以及後麵幹的那些事連在一起確實沒法完全解釋,反正就看著特糾結。
說他繼位正,為啥趙匡胤死得如此突然?幹啥同年就改年號,幹啥非要削減宋皇後的哀榮?幹啥非得繼位六年後才把《金匱之盟》拿出來?
說他不正,那趙匡胤幹嘛讓他當開封尹,還加封晉王?畢竟趙廷美那時候可沒封王,趙德昭、趙德芳也沒封王。)
。您提供大神長平冀大風的視頻通古代:開局盤點十大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