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李適應該是很自信的,你瞧,朕隨便選個人,中興已經不遠,朕這眼光,比太宗皇帝何如?
【李世民:何如?皓月何以比螢火?】
李適非常相信自己的眼光,於是,在崔大人之後又挑了一人為相,他叫盧杞,長話短說吧,這就是個馬屁精加奸臣。
與崔大人一樣,這位得出成果也用了兩年時間,不過不同的是崔大人用兩年幾致中興,至於他……呃,用兩年幾致亡國!
你就說這能力,這效率,高不高吧?
公元783年,史上濃墨重彩的涇原兵變暴發,憤怒的唐軍將士一口氣攻破長安,逼得皇帝逃出國都,達成大唐天子第三遷成就!
幸運的是,李適有李泌、李晟兩位牛人,於是第二年,李適回家了。
好久不見,長安!喵喵尒説
咳咳→_→,這不是情感劇,而應該是喜劇。
因為就在李適回家這一年,叛亂又起,反了一個節度使,這又是一年都在平叛!
接連被人造反,一個皇帝居然像個狗一樣被手下人攆來攆去,李適非常不滿。
他對藩鎮用兵了,同時,大肆任用宦官為統帥,太監掌兵,左右皇權,由此刻奠定。
結果大家都知道,曆朝曆代,論起宦官為禍之深,大唐任第二,沒人敢任第一,皇帝,那就是太監手上的玩意兒。
此外,德宗對藩鎮用兵這件事……敗了,一敗就連著德宗的心氣一起沒了,雄才大略?不不不,現在的德宗隻想苟延殘喘!
宦官、藩鎮之後,德宗又嚐試著跟鄰居搞好關係,比如派軍隊去“借”鄰居家的牛羊、人力資源。
初期效果不咋的,因為德宗的鄰居叫吐蕃,脾氣非常暴躁,看見德宗派人扛著刀、背著箭去“借東西”後非常不滿,居然憤怒的不“借”!
德宗這小暴脾氣蹭一下就上來了,娘希匹,勞資治不了藩鎮還治不了你個小鄰居?李晟、韋皋,給朕削它,往死裏削~
李晟、韋皋點頭表示收到,於是吐蕃慘了,今天被打殘三萬,明天被坑五萬,氣不過的吐蕃忙拉著南詔跟大唐打了一架,想要找回場子,結果,依舊慘敗。
吐蕃焉了,南詔遷都了,那西南邊關處,唐軍意氣揚!
當然,德宗雖然憑本事借到了東西,但國庫卻是漸漸空了,因為他發現這個鄰居居然比他想象中還要窮,打他根本劃不來,隻會虧本。
為了填補軍費這個大窟窿,德宗開始憋壞了,不擇手段斂財……具體參照明萬曆皇帝。
朱翊鈞:不是,說李適呢,為什麼朕成了背鍋的?
雍正:可能……你體格比較好!
朱翊鈞:……嗬忒!
時間來到公元805年,李適病重,並於同年病逝,終年64歲,少年時的遠大誌向,壯年時的雄心壯誌,再接連的失敗中,盡付東流水。
總結,這是個眼高手低,能力跟不上誌向的皇帝,宦官之禍,藩鎮勢大,離不開他的影響。
同時,他也為後世皇帝提供了經驗,哪怕這個經驗是失敗的。
此外,北和回紇、南結南詔、西連大食、天竺,痛擊吐蕃,一舉扭轉了安史之亂後唐軍萎靡的軍勢,為唐憲宗的元和中興打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這是獨屬於他的功績,誰也不能抹去!
。您提供大神長平冀大風的視頻通古代:開局盤點十大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