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
唐隆政變後,李旦第二次登基稱帝,是為唐睿宗,與此同時,曆史上唯一一位以玄為廟號的皇帝也正式登場。
李旦即位之初,火速提拔姚崇、宋璟為相,革除弊政,整肅朝綱,撥亂反正,朝野呈現一片振興氣象,史稱“複有貞觀、永徽之風!”
李世民:這麼一看,這孫子比他哥強上不少啊!
嗯,時長一年,睿宗李旦不過三分鍾熱度!
李世民:……當我沒說!
李旦並沒達成中興,畢竟兩次在位時間都太短,第一次還他喵的是傀儡一個。
這第二次稍好一些,但權力依舊沒有集中在他手裏,而是由他和李隆基、太平公主三者分權。
尤其李隆基,這位掌握著大唐最為精銳的軍隊,萬騎禁軍!
李旦不想當皇帝,但他更不想當了皇帝後莫名其妙就沒了,所以,爭權是必要的。
李隆基是他兒子這沒錯,但唐朝父慈子孝的戲碼難道少了?前有太宗李世民,後有肅宗李亨,哪個“不孝”?
李旦即位後,首先為李顯一朝的冤案平反,比如發動神龍政變的張柬之等五王,造反的太子李重俊,禁軍將領李多祚。
其次裁減冗官,李顯當政時,韋後、安樂公主專擅朝政,公然賣官鬻爵,靠花錢步入朝堂的人多達數千。
這數字想想就可怕,畢竟這是官,不是吏,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李旦全給罷免了,想當官?要麼科舉要麼憑家世,買官的都滾。
嗯,錢不退!不僅不退錢,或許還要罰款。
想想買官的都是些什麼人?不說全部吧,至少大多數都是想靠官位撈一筆,花錢買了官,難道不要回本嗎?
李旦顯然明白這個道理,於是把這些被稱為斜封官的家夥全罷免了……第二年又全召回來了,就很迷!
再次是整頓禁軍,比如握在李隆基手裏的萬騎,李旦將萬騎將士全部外放為官,同時增設飛騎,以取代萬騎的核心地位。
這是削減李隆基的權勢,當然,父子並未成仇,因為李旦同時還削了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義、岐王李隆範、薛王李隆業的兵權,保證李隆基的超然地位。
這意思很明確,就差拿個大喇叭對李隆基高喊:兒子,兒子,我是你爸爸!你要乖乖的,爹當夠了就讓你了!
(李隆基:……爹啊,您可知皇帝之上還有個位置?)
(李淵:這題我會!)
(李世民:這個我熟!)
削了兒子的權力後,李旦又開始清算韋氏餘黨以及消除武氏影響。
韋氏且不說,皇太後的位置都沒坐熱乎就想當女皇,敗得不冤。
至於武氏,前麵說過,神龍政變後武曌雖然丟了權力,但武氏一族並沒有遭到清算。
著名的武三思在李顯當政時可是活躍得一匹,跟韋後打得火熱,要不是李重俊造反時把他砍了,這位指不定還要鬧騰到什麼時候呢?
李旦複位後,追廢韋後為庶人,貶了韋氏黨羽,對於武曌,好吧,這是他老娘,廢是不敢廢的,不僅不能廢,每年還得祭祀一下。
至於武三思,嘿嘿,開棺戮屍,跟清朝多爾袞一個待遇!
除了以上這些外,李旦跟李顯就沒啥兩樣了,政治上,幹啥事都得先問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見,他倆不點頭的事情,李旦堅決不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