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帝駕崩後,接下來這位,他叫劉.大冤種.肇,一個半輩子沒搞清楚自己親娘是誰,半輩子被外戚壓製,同時還英年早逝的皇帝。
英年早逝也就罷了,偏偏他還有個不輸呂後的鄧皇後(這裏指的是能力啊,別誤會!)妥妥大冤種!
劉肇,漢章帝劉炟第四子,嗯,又是個老四,母為梁貴人!
劉肇倒黴的一生,從這裏開始,他親娘生下他後沒多久就讓皇後竇氏陷害,憂鬱而死。
他親娘死後,他便被竇皇後接過去親自撫養,視如己出,以致於最後得知自己的身世後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報仇。
親娘對他有生恩,但養母對他也有養恩,這怎麼破?就很打腦殼!
另外,他親厚的哥哥,是前太子劉慶,嗯,這位的生母同樣不是竇皇後,所以,怎麼丟的太子位其實裏麵門道挺大。
呐,劉肇這一輩子,一直就在糾結與矛盾中度過,就是這麼坑的人生!
公元82年,漢章帝廢太子劉慶為清河王,改立劉肇為皇太子。
公元88年,漢章帝劉炟去世,年僅11歲的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尊竇皇後為皇太後,同時,因為他年紀小的緣故,竇太後得已臨朝稱製。
坦白說,這位竇太後也是一位政治女強人,主少國疑,她能維持國家穩定且不說,同時還能支持竇憲摁著北匈奴狂揍……強!
也正因為竇太後氣場太強,劉肇那位舅舅竇憲也強得離譜,所以,劉肇最後能夠奪回權力親政才更加傳奇。
言歸正傳!
竇太後臨朝稱製後,立刻把哥哥竇憲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布誥命。
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的侍衛。
弟弟竇景、竇環均任中常侍,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呐,就這樣,竇氏兄弟就全都掌握了國家政治中樞。
權柄操於一人之手,竇太後也終於有了獨斷專橫的權力,之後征伐北匈奴,哪怕尚書、侍禦史、騎都尉、議郎都極力上諫,也沒能攔住竇太後讓竇憲出兵。
竇憲自己也爭氣,經過稽落山之戰、伊吾之戰、河雲北之戰、金微山之戰四次戰役,重創北匈奴。
北單於震懾,屏氣蒙氈,遁走於烏孫之地,而漠北空矣!
北匈奴單於被揍得不知所蹤,其弟右穀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北匈奴單於,在蒲類海款塞乞降。
竇憲利用這一時機,以耿夔、任尚兩人為匈奴中郎將,助於除鞬單於返回漠北匈奴故地,都護南匈奴、西域的同時兼任都護北匈奴。
燕然勒石,封侯拜將後,竇憲飄了,大臣居然敢公然稱呼他為萬歲,被尚書韓棱怒責:禮無人臣稱萬歲之製!才算把這稱呼壓下去。
竇家也飄了,竇太後公然把大批竇氏子弟封官,占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同時,竇氏子弟也不是個個都有竇憲的能力,相反,不少都是二貨。
於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竇家,抓緊燃燒自己,點亮別人……比如漢和帝劉肇!
正因為竇氏的放縱肆意愛自由,惹得無數大臣不滿,方才讓劉肇看到了親政的機會。
當然,竇氏一直防著這個小皇帝,甚至一些人還想殺了他,重新擁立一個小皇帝,因此,聯係不到大臣的劉肇隻能,退而求其次,聯合中常侍鄭眾密謀除掉竇憲。
同時,聯合他那位好哥哥,即前太子劉慶,積極搜集史書中皇帝誅殺舅父的先例。
公元92年六月,劉肇臨幸北宮,下詔令執金吾和北軍五校尉領兵備戰,駐守南宮和北宮。
同時關閉城門,逮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這些竇氏同黨,把他們全部送往監獄處死。
又派人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信綬帶,將他改封冠軍侯,讓他和竇篤、竇景、竇瑰一起前往各自的封國。
劉肇看在竇太後的麵子上不願意正式處決竇憲,於是選派嚴苛幹練的封國宰相監督他,等確認幾人都到達封國後,迅速勒令他們自殺。
就這麼滴,一代名將死於政治鬥爭,雖說有些活該,但同時真的非常可惜,能力這麼強的名將不好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