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話說自長孫晟設計使突厥汗國裂開,哦不,是分裂,分裂為東西突厥後,隋朝一眾大臣都挺滿意的,但楊堅挺不滿意。

因為突厥隻是分裂,最多被削弱了,而沒有被搞殘,追求完美的楊堅有些不能接受。

但這空檔,無論他接不接受都得暫時忍下,因為隨著內亂平定、突厥安靜後,隋朝統一南北之戰即將開打,他這會兒壓根兒抽不出精力打突厥。

公元588年11月,隋朝發動滅陳之戰,至公元589年4月南朝陳亡,隋朝一統天下。

彼時東突厥沙缽略可汗已經去世一年有餘,要說這哥們兒也是倒黴,偏遇上隋朝開國那幫猛人,好好一個突厥汗國之主降級為東突厥可汗,也是悲催。

如果說元末王保保是被大明天團追著打,那至少人家還逆風翻盤了一局。

反觀沙缽略可汗呢?純純是被大隋天團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不過沙缽略可汗應該也有些委屈,你瞅瞅,揍我的那幫子都是些什麼猛人!

高熲就不說了,能文能武,打仗、治國都是高手高手高高手,長孫晟呢?武能一箭雙雕,文能一計裂突厥,是真裂啊!

猛嗎?楊堅嘿嘿一笑,接下來還有更猛的,可惜你是看不到了啊!

公元587年,東突厥沙缽略可汗去世,因其子雍虞閭懦弱,沙缽略遺命立弟弟處羅侯為可汗,即莫何可汗。

楊堅隨即遣長孫晟前往東突厥汗國,賜莫何可汗旗鼓,莫何可汗得了隋朝旗鼓後,立刻率軍攻打西突厥。

西突厥部眾見了隋朝旗鼓後,還以為隋朝在出兵相助莫何可汗,非常恐懼,多不戰而降,並生擒阿波可汗獻降。

(阿波可汗:當全國都是亂臣賊子的時候,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為什麼我不是亂臣賊子?)

公元588年,莫何可汗去世,其侄子雍虞閭繼承可汗之位,即都藍可汗,別說,這莫何可汗還挺地道,居然真把位子還回去了。

至於莫何可汗的兒子染幹,號突利可汗(後隨長孫晟到長安歸降隋朝,改稱啟民可汗)跟後來追隨頡利打到長安逼迫李世民簽訂城下之盟的不是同一個。

真要論關係的話……這個突利可汗是頡利他爹。

公元589年4月,隋朝滅陳一統天下,楊堅把陳後主的屏風賜給改封大義公主的北周千金公主,大義公主睹物傷感,寫詩記敘陳朝滅亡以懷念周室。

得,這位跟義成公主差不多,都挺忠心,也都挺可憐的。

楊堅見此非常不高興,對大義公主的待遇禮數漸薄,且允許突利可汗娶隋安義公主為妻,以離間都藍可汗。

(安義公主,到突厥和親後不久病死,隋朝隨即將義成公主嫁與突利可汗,嘛!還是稱啟民可汗算了,這改名改得頭疼,我體會到各位讀者朋友的痛苦了(;一_一))

這招果然奏效,都藍可汗隨即斷絕向隋朝貢,與達頭可汗結盟襲擊突利可汗,並且準備進犯隋朝。

老陰……,哦不,長孫晟見此立刻帶突利可汗到長安歸降,楊堅封其為啟民可汗,讓他居於五原以收攏舊部。

同時,啟民可汗的歸降也讓楊堅得知了都藍可汗即將入侵的消息。

公元599年春,邊關急報都藍可汗進犯大同,楊堅遂命漢王楊諒為元帥(這貨壓根沒去前線),以大將楊素率軍出靈州,尚書左仆射高熲出朔州,上柱國燕榮出幽州,三路進擊突厥。

彼時,都藍可汗與達頭可汗攻打尉州,將軍趙仲卿率3000隋軍與突厥激戰7日,大敗突厥,俘虜千餘人,牲畜1萬頭。

買噶的,又見隋軍三千人,怪不得叫雄隋,這戰鬥力……可以啊!

突厥敗後,重新整編軍隊,與趙仲卿的方陣對峙5日,直到高熲統率大軍來援,兩軍夾擊,突厥慘敗,都藍可汗溜得飛快。

之後,隋軍追過白道,越過秦山,橫絕大漠七百裏,然後還師,至於都藍可汗……不久便被部下所殺,悲催得不行。

另一邊,楊素率軍在靈州以北地區與達頭可汗部遭遇,在此之前,隋將在與突厥交戰時,都怕突厥鐵騎來往衝殺,所以多采用戰車、騎兵、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陣法,在軍陣之外遍設鹿角、鐵蒺藜等物,騎兵則留在最裏麵。

但楊素不同於常人,他認為這隻是防守的法子,壓根不能打勝仗,所以主動拋棄了這種戰法,改變戰術,下令各軍擺開騎兵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