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末年,突厥內亂,大可汗沙缽略可汗分立庵邏為第二可汗,大邏為阿波可汗,玷厥為達頭可汗,共稱四可汗以共享權力,除這四大可汗外尚有步離可汗。
隋初,楊堅建國後冷遇突厥,進貢禮品微薄,引得突厥各部對隋朝頗為不滿,加上嫁給沙缽略可汗的北周千金公主,因不滿北周為楊堅所篡,多次勸沙缽略可汗出兵,為周室複仇。
先是楊堅冷遇,進貢微薄,又有公主不停吹著枕邊風,兩者疊加之下,沙缽略可汗覺得不能忍,必須給隋朝一個教訓。
公元581年,突厥汗國沙缽略可汗攜四大可汗率騎南下,並聯合原北齊守將、營州刺史高寶寧入侵中原。
楊堅聞報,急令邊關戒備,加築長城,派將軍陰壽率兵駐幽州,虞慶則駐並州,太子楊勇駐大興城,共禦突厥。
至公元582年5月,高寶寧領突厥鐵騎猛攻平州。
此戰,沙缽略盡起本部鐵騎10萬,又率第二可汗、阿波可汗、達頭可汗與步離可汗等人,共領40萬大軍攻入隋長城以南。
6月,隋將李光在馬邑擊敗突厥,突厥主力則由沙缽略率領與隋將達奚長儒展開激戰。
彼時,突厥有兵10餘萬,隋軍不過3000,但就是這區區三千人,竟與突厥鐵騎激戰3日,並殺突厥騎兵萬餘人。
雖然,隋軍也沒討到好處,兵馬折損十之七八,但沙缽略想著隋軍不過三千,而突厥損失卻高達萬餘,果斷停戰,暫且觀望。
同時,在隋朝西北,突厥大軍進犯蘭州,被隋將賀婁子幹打敗,毫無戰果。
戰爭進行到這,沙缽略已經有些想撤軍了,可惜沒等他下令班師,突厥鐵騎已在臨洮、豳州等地大敗隋將馮昱、李崇,及蘭州總管叱列長叉。
戰局突變,沙缽略瞬間興奮了,這一戰有搞頭啊!
公元583年,突厥大軍深入關中一帶,劫掠武威、天水、安定、金城、弘化、延安、上都等隴右六郡。
劫掠六郡的收獲,讓沙缽略嚐到了甜頭,畢竟劫掠嘛,搶就完事兒了,專司破壞還不簡單?
人口、錢財、糧食,看上什麼搶什麼,帶不走的就毀掉,反正不是他的子民,不心疼。
嚐到了甜頭的沙缽略本想繼續南侵,但因其侄染幹與叔父達頭可汗發生糾紛,隻好率軍北返。
這一戰,隋軍雖有小勝,但總體卻是慘敗,隴右六郡被人隨意劫掠,千裏繁華地,盡為屠戮場。
楊堅表示很憤怒,這是奇恥大辱,必須報複回去,又不是趙佶、趙桓、趙構那爺仨,被人欺辱了還要恬著個臉討好人,忍功天下第一。
趙構:躺平了,隨便罵吧,朕已經無血可噴了!
趙匡胤:你們三個,丟人啊,趙佶、趙桓,滾出來挨罵。
趙佶:又不是隻有我們丟臉,太宗皇帝也不差啊!
趙桓:就是,要罵就一起罵,不能偏心。
趙光義:“……”
真是朕的好子孫啊,你倆可真是孝死朕了……
楊堅表示不能忍,被欺負了還忍,忍個錘子,必須報複。
楊堅采納了長孫晟“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建議,派元暉出伊吾道結交西麵的達頭可汗和東麵的處羅侯(沙缽略之弟),用以分化沙缽略的力量。
楊堅深知兩國之間比拚,光靠外交手段分化是不成的,不把敵人打疼,敵人不僅不會畏懼,反而會覺得隋人隻會陰謀詭計,無端惹人輕視。
因此,公元583年,楊堅乘突厥內部矛盾加劇與災荒嚴重之機,令幼弟衛王楊爽(演義靠山王楊林原型之一),河間王楊弘、將軍豆盧勤與秦州總管竇榮定等並為行軍元帥,率軍兵分八路反擊突厥。喵喵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