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拚一把後,楊堅的視線第一個便投向了北周宗室諸藩王身上,這些藩王中有很多能力不錯的,楊堅怕他們會生變,便以趙王宇文招將要嫁女於突厥的名義將他們召來京師長安,防止他們起兵反抗。
與此同時,楊堅還廢除了周宣帝時的嚴刑峻法,苛捐雜稅,施政寬和,躬行節儉,盡收民心。
公元580年6月,北周宗室中有實力的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都到了長安。
同一時間,相州總管尉遲迥自覺是北周的重臣宿將,見楊堅擅政心中十分不平,於是舉兵叛亂。
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相繼起兵響應,趙、魏之士,從者雲集,旬日之間,便聚集了十萬兵馬。
另有宇文胄以滎州、石愻以建州、席毗以沛郡、毗弟叉羅以兗州為基,起兵響應尉遲迥。
一時之間,這剛剛統一的北方大地再起兵戈,狼煙四起,百姓離亂。
見此,楊堅火速派出了老將韋孝寬,猛人很給力,很快便打敗了尉遲迥,嗯,大概是想在死之前帶上尉遲迥做個伴。
尉遲迥:糟老頭子硬是壞得很,走就走唄,拉我幹啥?
韋孝寬:這次不拉你了,我送你!
尉遲迥:!!!
聽上去,故事更悲傷了啊!
戰火被迅速撲滅,司馬消難南逃於陳,王謙伏誅,楊堅取得了勝利,穩定了內部統治。
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及趙、陳等五王,見楊堅迅速平滅尉遲迥之亂,威望大增,圖謀作亂。
宇文賢作為出頭鳥,自是被楊堅第一個盯上,非常熱情的送走了他,接著便以謀反的罪名,先後殺了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等人,清除了鮮卑族中的反對力量。
同時,他又拉攏元諧、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鮮卑貴族,就這樣拉攏一批,處理一批後,楊堅改朝換代的計劃,終於沒了任何阻礙。
公元581年2月,楊堅由隋國公晉封隋王!
老套路了,稱帝先稱王嘛,也就趙匡胤有些不守規矩,不然就算是劉邦、朱元璋倆布衣天子,也是從國公到王再到皇帝的。
同月,北周靜帝宇文闡以楊堅眾望所歸下詔宣布禪讓,楊堅三辭三讓而受天命,登基稱帝,改周為隋,建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立王後獨孤氏為皇後,王太子楊勇為皇太子,降周主宇文闡為介國公,5月,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諡號靜帝,葬於恭陵。
楊堅改朝換代簡單嗎?對比那些一步步打天下的開國之君,他的皇位來得自然是簡單了太多。
但這場權謀的較量,利益的分割,該如何讓一眾門閥滿意,又如何保證皇室的主權,可是一門大學問。
開皇二年,即公元582年,楊堅以長安城凋殘日久為由,在城東南龍首山新建了一座城池,定名大興城,唐時改稱長安。
城內設東西二市,東市名都會,西市名利人,因係國都所在,商品豐富,人口稠密,成為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
有鑒於當時幣製的混亂,楊堅下旨重鑄錢幣,鑄造標準的五銖錢,即隋五銖,禁用古錢和雜錢。
隋五銖的流通,使貨幣再次得到統一,極大的促進了商業繁榮。
隨後不久,楊堅又規定以古尺一尺二寸為一尺,以古鬥三升為一升,以古秤三斤為一斤,采用冀州刺史趙煚所定的銅鬥鐵尺,頒行全國,使度量衡也再次統一起來。
另外,廢除入市之稅,罷酒坊,通鹽池、鹽井,與百姓共之,都非常有利於商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