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偉哉虞公,千古一人(1 / 2)

永樂:武穆之死,最大元凶就是秦檜、趙構,忌憚雖有,但並非主因,不過是秦檜這金人之狗想討好主子,加上趙構一心求和,釀成的悲劇罷了。

【1172年,虞允文被加授少保銜,領武安軍節度使,川蜀宣撫使,封雍國公,之後更是賜予家廟祭器,以示寵遇。

咦?為什麼突然對他這麼好?因為孝宗趙昚想開戰,想北伐,想收複故土了,而細數朝中文多武少,選來選去也就虞允文是帥才了。

臨行前,趙昚給虞允文談了收複失地的方略,且約定什麼時候會師河南,讓虞允文在川蜀做好準備。

趙昚甚至說:如果川蜀出兵而朕還在猶豫,那是朕負了你,如果朕已經出兵而你還在猶豫,那就是你負了朕,隨後親自為虞允文備酒踐行。

見皇帝滿心期許,真有北伐的雄心壯誌,虞允文顯然挺高興,不像趙構,每次說北伐北伐,結果剛到前線轉頭就走,就把他們當憨憨玩兒。

1173年,虞允文到達成都,到這兒他才發現,川蜀宋兵食不足裹腹,力不足殺敵,守川勉強可以,北伐?別開那個玩笑。

於是,老人家再次開啟了種田模式,基建玩得飛起,練兵、屯田、馬政、經濟,一個人硬是做了無數人該做的事。WwWx520xs.com

而臨安這邊,孝宗趙昚在虞允文走後便一直盼星星盼月亮,等虞允文出兵的消息,結果,一個月了沒消息,五個月沒消息,一年了還沒消息……

趙昚實在有些等不及了,下密詔催促,順道問:啥時候北伐?虞允文搖搖頭:不急,軍需還沒有完備。

好吧!那朕再等等,趙昚耐心性子,沒辦法,偌大的朝廷裏主戰派寥寥無幾,能用的也就虞允文一個,不等難道他這皇帝親征。

而虞允文這邊,回複皇帝後便繼續種田,繼續基建,隻是相比曾經到底是辛勤多了,尤如不知累的老牛。

臨安這邊,孝宗趙昚等啊等,等啊等,終於等來了虞允文的消息,不過不是出兵的消息,而是……虞公積勞成疾,病死了。

死了?趙昚霎時間腦瓜子嗡嗡的,你虞允文居然死了,咱倆約好一起出兵,共同北伐,你居然就這麼走了?

但沒辦法,虞允文已經死了,世間再無虞允文,北伐終究隻是一場夢!

1174年六月十八日,虞允文病逝,年六十五,趙昚聞迅,為他罷朝,追贈少師。

當然,對此事還有不同說法,如《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稱虞允文死後,趙昚因惱他鎮守川蜀兩年,一直不出兵北伐,因此在他死後一不給撫恤,二不給追封,態度冷漠。

直到虞允文曾經舉薦的趙雄拜相後為他申辯,加上白石閱兵,看到了虞允文編練的精兵,才知道虞允文真的一直在為北伐做著準備。

隨後,趙昚追贈虞允文為太傅,諡號“忠肅”,1195年,寧宗為其追封太師。當然,這種事兒隻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誰也不知道孝宗和虞公關係如何?

書生拜大將,采石威名揚!後世人傑對其評價非常之高,教員更是說出了那句:偉哉虞公,千古一人!(教員是誰就不用多說了吧?當然,想說也沒招,寫出來過不了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