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誰來告訴這倆倒黴蛋?沒人嗎?好吧,那朕可就義不容辭了!
永樂:自導自演可還行?
朱棣嘴角一抽,你想罵這倆貨就直說,又沒人阻止你。
乾隆:其實也沒啥,你倆也就是在五國城高級館舍住了半輩子,哦!趙桓差不多住了大半輩子。
雍正:趙佶住了九年,趙桓也沒多少,就比他老子多住了二十年。
康熙:據說趙桓最後是被野馬踩死的,嘖嘖嘖,老慘了!
宋道君:……
趙桓:……
【滅金之後,孟珙被京湖製置司安排留在襄陽,擔任鎮北軍都統製,嗯,新編練的鎮北軍,用以防備蒙古。
1234年,宋理宗發動端平入洛之役,欲要奪回中原,可惜被蒙古打得大敗,理宗經此一敗有些迷茫了,就向孟珙問起對宋蒙和議的看法。
孟珙回答得擲地有聲:臣乃武人,當言戰,不當言和!一句話贏得理宗器重。
1235年,蒙古發動了對南宋川蜀、荊襄的全麵入侵,連破襄陽、隨州、郢州,兵臨長江,把南宋京湖防線打得千瘡百孔。
不久後又入侵靳州,理宗急令孟珙去救,打靳州的蒙軍主將是塔察兒,對孟珙的能力非常清楚,因此孟珙一到,這哥們兒就撤了,轉頭去攻江陵。
襄陽丟失後,江陵便成了京湖製置司的治所,加上這裏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向西可以打川蜀,向南可以攻湖湘,南宋傻了才會放棄這裏。
這次還是孟珙去救,他就像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到達江陵後,他發現宋軍和蒙軍數量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敵眾我寡,咋辦?
知不知道有個詞兒叫疑兵之計?孟珙用的就是此計,白天不斷變換旗幟和軍服顏色,晚上更狠,沿江數十裏,到處虛張火把,擺出一副大軍來援的樣子。
蒙軍和宋軍隔著江呢,又飛不過來,還以為宋軍真的大軍來援,頓時不敢亂動,孟珙則是抓住機會,主動出擊,連破蒙軍大營二十四寨,搶回被俘百姓兩萬多人,燒毀蒙軍渡江器具。
這下沒辦法了,總不可能遊過長江吧?撤了撤了,蒙古第一次渡江作戰失敗!】
嶽飛:厲害!
諸葛亮:疑兵之計,這招我熟啊!
司馬懿:還得是我配合好!
魏武帝:當孤不存在?
司馬懿:……
要遭,光顧著吹牛了!
【1236年,孟珙到任黃州,在這裏他幹了四件事兒,練兵、修城(參見王堅、張士誠,又是一座蒙古大軍見了想哭的城池)安置流民,墾荒屯田,為後來黃州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1237年,蒙軍再次入侵,由蒙軍大將口溫不花和孟珙的老相識張柔率領,這次選擇的是黃州這個比較利於渡江的地方,孟珙聞迅後忙領水師來援,在江麵上與蒙軍遭遇,孟珙機智的利用艨艟鬥艦衝亂蒙軍船陣,順利進入黃州。
(所以說他挺全能的,就是機動防禦大師這名頭太響,掩蓋了其他能力)
進了黃州孟珙可不虛了,畢竟是他經營過的地方,牢固得一匹!
黃江保衛戰先是在江麵上打響,這個也是宋軍的拿手好戲,在孟珙的指揮下宋軍沒多久就把蒙軍打了回去,還把蒙軍戰船搶了,蒙軍第二次渡江計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