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隨著“甲申國難”明朝結束全國統治,清朝入主中原。
這一年,一個名叫孫之獬的垃圾上奏了一道臭名昭著的政令,其名剃發令!被同為垃圾的多爾袞采納,全國施行,號稱: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華夏千年衣冠一朝喪盡,轉而換上了金錢鼠尾。
(所以本人有些搞不清一些人洗白多爾袞幹嘛?就這麼個東西也值得洗?不對,他不是東西】
祖龍: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好狠!
元狩雄威:金錢鼠尾?就之前視頻裏出現那醜得一匹的東西?
劉徹驚到了,什麼審美?什麼目的,要毀千年傳承的衣冠?
忽必烈:我去!夠狠啊!我大元也就是嚴管漢人,你清朝直接毀漢人衣冠!
忽必烈直接震驚了,他大元夠猛吧,疆域之廣曠古絕今,但也不敢動漢人的底線,清朝牛了,敢強製搞這個。
【這一年,江陰降清,原明朝知縣去職,清朝知縣方亨接任,隨即頒布剃發令,要求江陰全縣百姓剃發。
清朝確實夠狠,但百姓卻不是吃素的,一句話:頭可斷,發絕不可剃!直接推舉典史陳明遇為首(抗清三公之一)豎旗大明中興,正式反清。
消息傳開後,清朝多次派兵前來鎮壓,都被打敗,直到降清的劉良佐統率大軍到達,陳明遇漸覺力不從心,畢竟統兵就不是他擅長的。
沒辦法了,找人吧?眾人一合計,決定找前任典史閻應元,畢竟就這位夠猛。
閻應元是個直率性子,直接開口說了句:你們要是能聽我的那我就去,不能的話我不給你們主持城防。
眾人哪能不答應,當下回答:敢不唯命是從!話說到這份兒上,閻應元哪能不答應下來,立刻隨眾人進城主持城防,隻是這家……一輩子也回不去了!
當時城中兵備有多差?就這麼說吧,當時守城門的四個,身份最高的就是一個武舉人,他叫王公略,其餘兩個典史是閻應元和陳明遇,然後就是一位把總,姓汪。
這應該是劉良佐對陣過的身份最低的敵人了,可就是這麼一幫人,加上一群百姓,硬是跟清軍剛了八十一天】喵喵尒説
淮右布衣:那些軍將呢?明軍呢?為何是一介典史,一群百姓抗清?
朱元璋覺得悲哀,明末這世道比之宋末還不如啊!
李定國:還能如何?降了,劉良佐、吳三桂、洪承疇……都是大明高官來著,結果清軍來了就他們降得最快。
吳三桂:……
洪承疇:……
【雙方兵馬就位,那還等什麼?開戰吧!戰鬥一開始,劉良佐就命“上將九員”(天知道他們哪來的臉稱上將)先架雲梯攻城。
結果很悲劇,五死四傷,還是死在一群百姓手裏,果然裝b是要付出代價的。
麵對這個結果,劉良佐怒了,又派出“猛將”幾員,步兵三萬攻城。然而沒用,該敗還得敗,城上磚頭石塊兒一通砸下,長槍大刀玩得飛起,三萬清軍,愣是拿一群百姓沒辦法。
某滿人大將自恃勇猛過人,穿三層重甲,腰上懸著兩把刀,背上背著兩把刀,手上還拿兩把刀(十足的裝b犯)
架著雲梯衝上去亂砍,被百姓用棺材擋住,拿槍刺他吧,哎!刺不穿,咋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