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坦然麵對審訊,並袒露出背上舊刺“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主審官何鑄見此,亦為之動容。何鑄查得嶽案冤情,如實稟告秦檜。
秦檜卻說:“此上(趙構)意也!”改命萬俟卨主審此案,萬俟卨將王俊的誣告狀等擺在嶽飛麵前,喝問道:“國家有何虧負,汝三人卻要反背?”
(無恥是真無恥,讓你跪在武穆廟前不是沒有道理)
嶽飛回答:“對天盟誓,吾無負於國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損陷忠臣。吾到冥府,與汝等麵對不休!”
萬俟卨又說:“相公既不反,記得遊天竺日,壁上留題曰,‘寒門何載富貴’乎?”眾人附和:“既出此題,豈不是要反也!”
嶽飛悲憤難當:“吾方知既落秦檜國賊之手,使吾為國忠心,一旦都休!”便不再抗辯,任憑獄卒拷打。
萬俟卨等用盡手段,嶽飛也寧死不自誣,乃至以絕食抗爭,經其子嶽雷照顧,才勉強支撐下來。
十一月七日,宋金“紹興和議”達成: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其中包括被嶽家軍收複的唐、鄧、商、虢等州。
(何其可笑,武穆花了十年才收複的故土,轉頭就被割了出去,這些地方的百姓該是個什麼心情?)】
趙匡胤@趙構:混賬東西啊!你當初怎麼不死在金人手裏,活著幹嘛?
趙匡胤險些又要氣吐血,這特麼什麼騷操作?就這麼喜歡稱臣割地?
汙蔑嶽飛還可以說是怕武將權力太大,不好掌控,但割地、稱臣是個什麼操作?就這麼喜歡跪著?
魏武帝:丟人呐!軟慫懦夫!
【議和後,每年向金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和議雖已達成,但嶽飛始終未能被釋放。
萬俟卨等逼供不成,為了坐實冤獄,又為嶽飛羅織搜剔了所謂嶽飛父子與王貴、張憲“有異謀”、嶽飛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輿”、嶽家軍在援淮西時擁兵不進“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欲將嶽飛一舉定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認為嶽飛無罪,與萬俟卨竭力爭議,均遭罷官處分。宗正卿趙士㒟以全家百口擔保嶽飛無罪,也遭萬俟卨彈劾而革職並逐出臨安。
(那些說武穆沒有情商,得罪人太多的,不覺得慚愧嗎?)
文士智浹、布衣劉允升、範澄之等也分別上書為嶽飛申冤,但都受到株連,劉允升被下大理寺處死,智浹、範澄之後來都死於流放地。
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嶽飛入獄之事質問秦檜,秦檜回答:“嶽飛、嶽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韓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萬俟卨等通過秦檜上報奏狀,提出將嶽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嶽雲處徒刑。宋高宗趙構當日批複:“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一世忠勇,終是成為了棄子,可歎!)】
大漢名將張飛:老子受不了了,趙構滾出來,老子想殺人。
關羽:如此昏君,何顏留戀世上。
祖龍:這趙構……
嬴政徹底無語了,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這趙構沒有,此時殺了嶽飛倒是容易,日後金人再來,誰去出戰?再者此舉也不怕寒了武人之心?
【嶽飛受“拉脅(猛擊胸脅)”之刑(一說為飲鴆服毒),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宋代史料並無“風波亭”的記載),時年39歲。
嶽雲和張憲被斬首。嶽飛的供狀上隻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北望神州萬裏路,英雄遺恨泣山河!
滿腔報國誌,皆付東流水!)
曾經的嶽家軍五虎,張憲已死,牛皋被毒酒弑殺,王貴解職隱居,隻有徐慶、董先還在軍中活躍。
(未將楊再興計入五虎,畢竟這位武力實在太強,跟五虎已經不對等了)
李若虛因為和嶽飛牽連太深,遭流放,死於貶途,嶽飛長女投井而死,妻兒流放,直到秦檜死後,宋孝宗上位方才被赦免。